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冬春怎样防治母猪低温症?

冬春怎样防治母猪低温症?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母猪低温症概述
母猪低温症多发生于晚秋和冬春季节,母猪妊娠后期(一般分娩前几天或十几天),或仔猪哺乳后期(一般仔猪出生30~40天之间),母猪饲养时应多注意此病。
母猪低温症症状
母猪突然出现体温下降、食欲废绝、呼吸缓慢、精神沉郁、大便干燥等症状,经诊断为母猪低温症,临床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在36℃以下,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废绝,卧地难起,呼吸缓慢,心跳加快,皮肤干燥并缺乏弹性,畏寒怕冷,结膜、口舌黏膜苍白,大便干燥呈粒状,尿量减少并呈黄褐色。
母猪低温症治疗措施
母猪静脉滴注50%的葡萄糖溶液200ml、辅酶A1500国际单位、维生素C40ml,同时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8g,黄芪多糖20ml,每天1次,连用4天。
①辅酶A100单位×4支、肌苷注射液2ml(0.1g)×5支,混合一次肌注,每日2次。
②地塞米松5mg×1支、10%的安钠咖10ml×2支,分别肌注,每日3次。
③附子理中丸3~6丸,加水溶化灌服,每日1次,连服3次
母猪低温症病因分析
母猪低温症多因久病失治、年老体弱、母猪怀孕或产后气血亏损、猝受风寒、饮食冷水冻料、长时间伏卧在较冷的水泥地面而引起。该养殖户是由于饲养条件较差,防寒保暖措施不到位,且饮水温度过低而引发本病。
母猪低温症治疗措施经验总结
养猪技术网认为母猪低温症,是代谢障碍性疾病。晚秋和冬春季节,青绿饲料和精饲料喂母猪较少,母猪妊娠期间也只加一些麸皮而已。致使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呈现负平衡。混合肌注辅酶A、肌苷和三磷酸腺苷注射液,在增加机体、能量的同时,可能也提高了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同时配合灌服附子理中丸温补脾土和命门的不足,使机体代谢趋于正常。
几年来我养殖猪场猪病防治专家用此法治疗33例,治愈率100%,疗程一般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