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油兼丰轮作技术
核心技术在不适合小麦种植区域采用油菜—水稻和油菜—玉米种植模式;在油菜与小麦均适合种植区域每隔1~3年采用油菜—水稻和油菜—玉米种植模式;秸秆机械化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油菜(水稻、玉米)缓释专用配方肥;选用适宜配套品种。
2.油菜机械化品种“中双11”
核心技术机械化品种“中双11号”生育期适中,具有高产、高抗(菌核病、病毒病)、高油(平均含油量49.04%)、双低等优点,株高适中,抗倒性强,耐密植、抗裂角、成熟度较一致。
应用效果产油量提高6个百分点,每亩增加产油量5.3公斤,每亩增收53元,并适宜机械化收获。
3.高产高抗机械化玉米新品种“中单 808”
核心技术玉米新品种中单808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为2008~2014年农业部主导品种。该品种在各地区试亩产达571.3~680.6公斤,2010年在新疆伊犁展示测产亩产达到1338公斤。该品种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抗茎腐病。
4.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核心技术应用割晒机割晒、捡拾脱粒机脱粒进行机械分段收获,作业效率可达60亩/天,亩产可达150~250公斤,机收损失率小于8%。应用联合收获机进行联合收获,作业效率可达50亩/天,扣除联合收获的菜籽脱粒损失,综合效益优于传统的人工收获。
应用效果与传统的人工收获比较,机械收获省时省工,节约用工成本40元/亩以上。
5.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核心技术1.选择耐密、抗倒、适合机械收获的品种。2.增密种植。3.采用机械精量播种。4.机械施肥。5.化控防倒。6.适时晚收、机械收获。7.秸秆还田、标准化生产。
应用效果2013~2015年被农业部遴选为全国主推技术,实现“双增二百”(增产100斤,增效100元),连续多次创全国小面积和大面积高产纪录,其中,2014年在新疆建设兵团71团创万亩连片亩产1227公斤的全国大面积高产纪录,每亩增收1607元。
6.肥料减施高效利用技术
核心技术考虑秸秆还田下减钾和氮肥前移(不追肥),以增效尿素和磷酸二铵实现缓释减肥促生,以颗粒氯化铵提供速效氮肥并替代填充料,补充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满足农户亩用一袋肥、一次性施用技术需要。
玉米-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技术概况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是实现油菜高效高产优质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约占油菜产中管理农事操作的一半,主要靠手工操作,成本高,是油菜生产的限制因素。本综合防控技术整合油菜产中管理的其它农事操作,实现轻简化、机械化和技术集成,达到“两低两高”,即操作成本低、农药使用量低、防治效果高和产量增幅高。
核心技术1.芽前封闭除草技术,即采用联合播种机,在油菜播种时同步喷施乙草胺等除草剂,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药膜以抑制杂草生长点生长,油菜可正常出苗,操作简便;2.油菜“一促四防”技术,即在油菜花期施用磷酸二氢钾、油乐硼等硼肥、咪鲜胺等菌核病防治农药,可有效防治因缺硼所致的花而不实、防缺磷所致的早衰、防菌核病,从而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增加角果数和粒重;3.飞防技术,即在油菜初花至盛花期使用遥控无人机喷施药液,实施“一促四防”,以及在油菜其它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喷药,此技术不仅效率高、效果好,而且农药施用量大幅减少。
8.玉米、油菜秸秆(菌核)快速腐解技术
技术概况长江中下游地区季节较为紧张,利用秸秆快速腐解技术,可以加快秸秆田间腐熟、增加土壤有机质、控制土传病害,同时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核心技术在收割机上安装喷雾施药装置,对油菜秸秆和玉米秸秆喷施复合生物菌剂15克/亩,具有加速秸秆和菌核腐解,有效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后季菌核病发生和提高后茬作物产量等作用。(农民日报)
上一篇: 小麦在生育过程中缺什么微量元素时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下一篇: 鸭瘟有何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