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种选择
黑木耳品种按其形状可分菊花型和多片型,地栽黑木耳一般要选择多片型,按其后熟过程所需积温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个品种。早熟品种一般菌丝快长满袋或刚长满袋时划口、就可以出耳,此时产量也最高。
2、培养料的配制
凡是阔叶树木屑、农作物秸秆都可以做培养料。配料应注意原料合适的配比、料水比和酸碱度。
配方一:锯木屑74%;稻糠20%;玉米3%;大豆粉1.5%;石膏1%;生石灰0.5%。
配方二:玉米芯粉79%;稻糠20%;石膏1%。
配方三:豆秸秆粉88%;稻糠10%;石膏1%;蔗糖1%。
3、拌料装袋
培养料最好用拌料机拌料,如果人工拌料,至少要保证“三三”制,也就是说,辅料先拌三遍,主料和辅料混合拌三遍,加水后再拌三遍。
4、灭菌接种
灭菌方法多采用常压灭菌。常压灭菌时间应从锅内温度达到100℃时开始计算,持续8小时以上,如灭菌期间温度降到100℃以下,灭菌时间至少要延长2小时以上,以做到彻底灭菌。接种应严格无菌操作。
5、培养
培养室要选择能保温、增温、避光、通风的厂房,打架子时每层之间高度35cm左右为好,摆袋之前室内用甲醛进行消毒,摆袋时先把菌袋倒过来,使孔内菌种落下,然后正立摆袋,保证大部分菌种覆盖料面,使少部分菌种落到孔内,养菌初期室内温度可以升到28-30℃,但吃料1cm后,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2℃左右,养菌10天后开始早晚各通风半小时以上,保持室内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
6、集中催耳芽期管理
①划口时间
在我地区春耳最佳划口时间为4月中旬至4月下旬,7月初之前采耳要结束;秋耳划口时间7月上旬至7月下旬,10月初采耳要结束,如果出不完,下年春季继续出耳。
②做出耳床
对不同地势应做不同的耳床,排水不好的地块,应做高出地面5-30cm的出耳床;排水好的地块应做比地面低5-25cm的出耳床,耳床宽100-120cm为好,长度不限,但太长也不好管理,做好耳床后,应浇重水一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然后每平方米撒上100克生石灰消毒。
③倒立划口摆袋
去掉将划口的菌袋的封盖,袋口用手拧紧,用木棍塞入菌袋孔内,倒立划口,划口多以划“V”型口,口的角度50-60℃,角的斜长1-1.5cm,深度0.3-0.5cm,每袋划4-5层,最低层应离地面5cm以上,每层划4个口;也可划条型口,每袋顺袋划5条,顶端划2条。将喷水带的小孔朝下顺床放置床中间,两边把菌倒立摆袋,袋间隔2cm,然后盖上塑料布和草帘。
④催耳芽管理
催耳芽期一般需要15-20天,这期间床面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5%-90%,如湿度不够时,把喷水带接通水源数分钟后,即可达到所需的湿度。如果白天床面温度高于27℃,用通风方法使床面温度保持在22-24℃之间。适当的散射光可诱导耳基形成,应早晚掀开草帘子半小时,并可同时满足通风要求。
7、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耳芽长到1cm左右,挑出耳芽比较齐的菌袋可以出耳床,先将遮阴网架设在耳床上,遮阴网高度180cm左右,再把出耳芽的菌袋摆在床面上,袋间隔10―15cm,在人行道上铺水带,此时的喷水带水孔应朝上,先把耳芽晒干1―2天后喷水,开始浇水时先喷20―30分钟,然后夜间和阴天每2小时左右喷水3分钟,晴天每1小时左右喷水3分钟,也就是说耳片上的水珠快要干时就喷一点水,使耳片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这种湿润状态要持续3天以上,如果在耳片伸展期耳片生长缓慢就应停止浇水,让耳片干透,连根也干,使菌丝能积累更多的养分,7天后再加大喷水,使耳基迅速吸水膨大,加速其生长。
8、采收
应及时采收,尤其是高温、高湿季节,对有八、九分成熟的耳片也应采收,采收时留在菌袋上的耳根必须清除干净,以免感染杂菌产生“流耳”。
上一篇: 弯曲香蕉和直香蕉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 怎样选择与配制苗床营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