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角斑病的症状
角斑病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以侵染棉花的种芽、叶片、茎、枝、苞叶和棉铃。叶片发病时,先在叶片背面出现"深绿色小点",而后迅速扩大呈形成圆形或近圆形"油浸状"(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此时,在叶片正面也显现病斑,可星星点点散生,严重发病时也可很多病斑连接成片。病斑受叶脉限制,多呈"多角形"。病菌也可沿主脉扩展形成"褐色条状",甚至引起叶片皱缩扭曲或干枯,严重感病时,叶片提早枯黄脱落。
叶片(包括子叶、真叶)和苞叶受害的共同的特点是"油浸状",对光观察有"透明感",这是角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若天气多雨、空气潮湿,幼茎也可发病,形成"黑绿色"的"水渍状"长形条斑,严重时幼茎中部"凹陷变细",甚至折断。枝条受浸染后,一般呈褐色至黑褐色溃疡条斑,有时可导致尖端枯死。顶芽染病会造成"烂顶"。湿度大时,病部分泌出"粘稠状"黄色菌脓(可经雨水继续传播),干燥条件则下变成"薄膜状"或碎裂成"粉末状"。花、蕾的苞叶受侵染后所产生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注:棉铃的发病通常是从苞叶扩展蔓延的)。感病的棉铃开始在棉铃铃柄附近发生"油浸状"的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且变成黑色,中央部分下陷,有时病斑连起来呈"不规则形状"的较大病斑,造成大量的"烂铃"(黑桃)。
上一篇: 西瓜膨瓜期的管理技术?
下一篇: 油菜软腐病有哪些发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