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精量播种及其配套管理技术 玉米

玉米精量播种及其配套管理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施足基肥

每hm2施腐熟良好的有机肥1.5万~3.0万kg、磷酸二铵225.0~270.0kg尿素60.0~90.Okg、硫酸钾45.0~75.0kg、硫酸锌15.0~22.5kg,混合均匀后撒施于地表,深翻入土。

二、种子准备

1、品种选择

根据土壤质地、肥力水平、土壤墒情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充分考虑并选择适宜的优质高产品种。博州地区主要种植的品种有KWS2564及3564、郑单958、登海8883、先玉335等品种,同时在品种选定后,购种时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14%以下。

2、晒种选种

未经包衣的种子,在播种前10~15d,选择晴好天气,将种子铺在帆布上(切勿将种子直接晒在水泥地上),晒种3~4d,以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和促进种子后熟,降低种子含水量,增强种子的发芽势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三、播种要求

1、播种机的调试

播种前必须进行播种机械的调试,严格按照播种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以及农艺管理的要求,调准播种量,调整好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和开沟机的行距,然后将机架悬挂水平和传动链条的松紧度调整适中。机手在播种时应严格遵守标准化作业要求,确保机车匀速直线前行。如果因播种机出现故障,或需要加装种子,更换地膜及滴灌带等造成播种机中途停车时,及时做好标识,防止重播、漏播现象发生。

2、合理密植

采用膜上行距35cm、膜间行距55~60cm、株距20~22cm的配置进行播种。每hm2留基本苗9万~10万株,有效收获株数8.5万~9.5万株。

四、播种后的管理

在玉米田播种结束后,及时处理好滴灌带连接处和地头地边的滴灌带,压好压实滴灌带上的地膜和两侧入土的地膜,防止漏风跑墒,给玉米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放苗封土。玉米苗现行时即可中耕,一般中耕2~3次,中耕深度8~15cm,中耕深度随着中耕次数的增加适当加深,及时锄去株间及交接行上的杂草。

2、病虫草害防治

在田间管理时,要对玉米田进行早查勤查,在玉米锈病刚开始发生危害时,科学选用杀菌剂进行喷药防治。喷药间隔7~lOd,防治2~3次。博州玉米种植区主要害虫为玉米螟、玉米叶螨、玉米三点斑叶蝉及双斑萤叶甲,在做好秋翻冬灌的前提下,玉米播种后及时铲除田边地埂及林带杂草。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和田间调查,适时悬挂频振式杀虫灯,选用杀螨剂对地块四周杂草进行药剂封闭。近几年来,白星花金龟在局部玉米田危害严重,可采用人工捕杀成虫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的方法防治。适期适时进行化学防治,科学合理用药,注意农药品种的交替使用,防治害虫产生抗药性。人工及时拔除田间杂草,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和病虫害防治,促进玉米早熟,减少来年杂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