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种鸡育雏有哪些事项的管理? 其他家畜

种鸡育雏有哪些事项的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接雏前的准备

   1、 人员和用具的准备:
  配备专职育雏人员,育雏期间实行封闭管理,避免和产蛋鸡舍及外部人员接触,物品在鸡舍消毒之前放入鸡舍一起消毒。根据引种的数量计划所占鸡舍,提前计算好每栏或每笼的鸡数。根据鸡数准备料盘和引水器的数量(料盘按30只鸡/个、料槽按5厘米/只鸡、水槽按1.5厘米/只鸡、乳头饮水器按10?15只鸡、钟形饮水器按80?100只鸡/个)。准备好雏鸡用的饲料和药品;计算饲料、药品用量和体重均匀度的计算器;记录鸡群数量、死淘数、采食量、用药、光照等数据的记录本、笔;称鸡体重和称料用的秤等物品。

  二、 接雏
  运鸡车到场后,尽快让雏鸡进入鸡舍,冷应激对鸡的影响较大,避免在低温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卸车后,鸡盒在鸡舍内码放不要超过四层,防止某些鸡盒内温度过高或缺氧。随意抽取2盒鸡称重,计算1日龄平均体重并记录。往鸡笼或鸡栏内放鸡之前,先将饮水器加满水,水中加入3%的红糖或葡萄糖(以后水中可分次加入多维或抗生素),按计算好的数量将雏鸡放入各自的鸡笼或鸡栏,全部放完开始按每只鸡1?2克加料(以后根据雏鸡采食量增加情况逐渐增加每次给料量,尽量做到少喂勤添),掌握每只鸡每日采食量(每次的喂料克数?当日喂料次数)。较弱雏鸡应放在温度较高的位置,可人工辅助饮水。

  三、 育雏温度
  温度是育雏阶段非常重要的因素,育雏舍开始温度应在32?35℃,以后每周降2?3℃直至20?22℃。温度过低会造成雏鸡腹泻、卵黄吸收不良、采食量下降,使雏鸡抵抗力低下而易感染细菌或病毒性疾病,引起生长发育不良。温度过高会导致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粪便稀薄等不良反应。

 1、 如果雏鸡到达后鸡舍温度较低,可让雏鸡在鸡盒内多呆一段时间,待鸡舍温度达到要求以后再将雏鸡放入鸡舍。鸡舍内温度计应与雏鸡保持同一水平位置,以便了解雏鸡所在位置的温度。笼养育雏上、中、下层温度会有差异,尽量将弱小雏鸡放在上层或靠近热源、温度稍高的位置,强壮、个体较大雏鸡放在下层位置。根据雏鸡表现判断鸡舍温度是否合适,温度低时雏鸡扎堆、缩颈、不愿活动;温度高时雏鸡散开、张口呼吸、翅膀下垂。也可用测量雏鸡体温的方法来判断鸡舍温度是否合适,将体温计的水银柱一头插入雏鸡的泄殖腔,5分钟后观察体温计温度应该是40℃,如果低于此温度,应升高鸡舍温度;如高于此温度,应稍微降低鸡舍温度。如果鸡舍内不同位置雏鸡体温不均衡,应检查鸡舍内是否有贼风并尽量使鸡舍内温度均衡一致。

  三、 饲喂
  为便于管理,最好将雏鸡分小群饲养。笼养每笼自然分成小群,平养可分成若干小栏,根据每栏的空间决定鸡数多少,按雏鸡数量计算每次喂料量。尽量做到每栏温度相同,每只鸡喂等量饲料,使雏鸡从开始阶段就有一个好的体重均匀度。育雏饲料要求营养全价、平衡,颗粒大小适宜。自由采食阶段保证料盘或料槽中有料,每次加料时,剩余的废料要及时清除,加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如果计划做球虫免疫,饲料中一定不能含有抗球虫的药物,因抗球虫的药物会杀死球虫疫苗中的球虫卵囊,导致免疫失败。

 四、 饮水
  保证雏鸡有足够的水位,前一周最好让雏鸡饮用晾凉的开水,温度以接近室温为宜。育雏前期饮水中往往添加葡萄糖、多维等营养物质,育雏舍温度又比较高,容易造成细菌在饮水器内繁殖,所以饮水器要每天刷洗。饮水免疫的前后两天,饮水中不得含有消毒药物。消毒过的饮水器,上面残留的消毒药一定清洗干净,以免引起免疫失败或影响免疫效果。

 五、 光照
  育雏前几天,每天给予24小时光照,并且光照强度大一些,以便雏鸡尽快找到水位和料位。如果雏鸡健壮,采食、饮水情况正常,体重能达到品种要求指标,就可以逐渐缩短光照时间至8小时,强度以能找到水和饲料为宜,越暗越好。

 六、 垫料
  地面育雏一般都使用垫料,垫料要求松软、吸水性好。要避免垫料过度潮湿病原微生物在其中繁殖,影响雏鸡健康。如果做球虫免疫,免疫之后3?4周内必须有垫料,并且要保持适当潮湿,才能确保免疫效果。

 七、 断喙
  雏鸡一般选择在5?8日龄断喙,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与免疫时间等其他情况,确定确切的断喙时间。断喙前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有利于止血。母鸡应断去上喙的1/2,公鸡断去上喙的1/3,操作不熟练者,宁轻勿重。不管几个人断喙,尽量保证断掉的程度相同,避免因断喙程度的差异造成采食量的差异,影响鸡群的均匀度。断完之后应检查是否有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应该重新烧灼止血。断喙后的雏鸡,料盘内饲料保持稍厚一些,减少应激。

一、 接雏前的准备

  1、 准备鸡舍:

  彻底清除鸡舍内的鸡粪,用清水清洗鸡舍的顶棚、四壁和地面。鸡舍用消毒药水冲洗,用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或三倍量的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熏蒸.升温时,雏鸡进入鸡舍前,鸡舍温度应达到32?35℃的均衡温度。

  2、 人员和用具的准备:

  二、 接雏

  尽快让雏鸡进入鸡舍,冷应激对鸡的影响较大,避免在低温环境中长时间停留。随意抽取2盒鸡称重,计算1日龄平均体重并记录。

  三、 育雏温度

  温度是育雏阶段非常重要的因素,育雏舍开始温度应在32?35℃,以后每周降2?3℃直至20?22℃。

  四、 饲喂

  为便于管理,最好将雏鸡分小群饲养。笼养每笼自然分成小群,平养可分成若干小栏,根据每栏的空间决定鸡数多少,按雏鸡数量计算每次喂料量。尽量做到每栏温度相同,每只鸡喂等量饲料,使雏鸡从开始阶段就有一个好的体重均匀度。育雏饲料要求营养全价、平衡,颗粒大小适宜。自由采食阶段保证料盘或料槽中有料,每次加料时,剩余的废料要及时清除,加料以少喂勤添为原则。如果计划做球虫免疫,饲料中一定不能含有抗球虫的药物,因抗球虫的药物会杀死球虫疫苗中的球虫卵囊,导致免疫失败。

  五、 饮水

  保证雏鸡有足够的水位,前一周最好让雏鸡饮用晾凉的开水,温度以接近室温为宜。育雏前期饮水中往往添加葡萄糖、多维等营养物质,育雏舍温度又比较高,容易造成细菌在饮水器内繁殖,所以饮水器要每天刷洗。饮水免疫的前后两天,饮水中不得含有消毒药物。消毒过的饮水器,上面残留的消毒药一定清洗干净,以免引起免疫失败或影响免疫效果。

  六、 光照

  育雏前几天,每天给予24小时光照,并且光照强度大一些,以便雏鸡尽快找到水位和料位。如果雏鸡健壮,采食、饮水情况正常,体重能达到品种要求指标,就可以逐渐缩短光照时间至8小时,强度以能找到水和饲料为宜,越暗越好。

  七、 垫料

  地面育雏一般都使用垫料,垫料要求松软、吸水性好。要避免垫料过度潮湿病原微生物在其中繁殖,影响雏鸡健康。如果做球虫免疫,免疫之后3?4周内必须有垫料,并且要保持适当潮湿,才能确保免疫效果。

  八、 断喙

  雏鸡一般选择在5?8日龄断喙,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与免疫时间等其他情况,确定确切的断喙时间。断喙前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有利于止血。母鸡应断去上喙的1/2,公鸡断去上喙的1/3,操作不熟练者,宁轻勿重。不管几个人断喙,尽量保证断掉的程度相同,避免因断喙程度的差异造成采食量的差异,影响鸡群的均匀度。断完之后应检查是否有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应该重新烧灼止血。断喙后的雏鸡,料盘内饲料保持稍厚一些,减少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