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秋黄瓜高产栽培 黄瓜

秋黄瓜高产栽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黄瓜选用抗病性强、品质好的津春4号、津研3号等品种,于6月中旬进行播种。 此茬黄瓜的生长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对黄瓜生长极为不利,病虫害较为严重,所以应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1.选择品种:应选择耐热、抗病,适应长日照条件下生长的品种,日前生产上可选用津春耕4号,津研3号等品种,每亩用种量50 -100克 。

2.早间苗、补苗:幼苗出土后要选优,去劣、拔除多余的小苗、弱苗病苗,如有缺苗的应及时补栽。

3.搭架整枝:黄瓜开始抽蔓后,须搭架,随其生长要及时绑蔓,使茎蔓在架上合理分布。绑蔓一般在株高约 25cm 时开始,以后每隔3-4叶绑一次,绑在瓜下1-2节处。主蔓1-6节长出的侧蔓及早去掉,6节以后侧蔓留一叶一瓜摘心,主蔓长满架后进行摘心,后期顺期自然生长。

4.肥水管理:秋黄瓜生育期短,生长期间又正处雨季,所以,灌水量不能过大,应采用小水勤灌的原则。小苗时应以控水为主,及时中耕,保进根系发育,一般根瓜坐住后追一次肥,亩施尿素7 -8公斤 ,结果期结合浇水追肥2-3次即可,每次用量不能过多,后期结合喷药进行根处追肥,防止早衰,此时温度高,光照强、土壤易干旱,黄瓜喜水不耐淹,应及时浇水抗旱,浇水宜在傍晚进行,切忌中午浇水,防止形成温差过大,造成萎蔫。

5.防治病虫: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可用扑海因、百菌清,蚜虫可用40%乐果1000倍液防治。

6.及时采收:黄瓜采收早晚与频率对产量品质都有影响,根瓜要及早采收,以利上部瓜的发育和植株生长一般2-3天采收1次,盛果期每天采收1次,采收时间以傍晚为宜。

一、选择良种 根据秋黄瓜生长期的气候特点,应选择抗热、耐涝、抗病、高产、生长势强的品种,如津研1号、2号、7号等。各地还可选用本地区适于夏秋栽培的地方品种。

二、培育壮苗

1.整地做畦 秋黄瓜宜选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近3、4年内未种过黄瓜和其他瓜类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做畦,以腐熟的猪圈肥为基肥,亩施2500-3000千克。栽培畦作成排水良好的小高畦,畦长7-10米,畦距1.3-1.4米,畦底宽70-75厘米,畦高10—12厘米,畦沟宽60-65厘米,双行种植。若畦上能覆盖地膜,则防病、防涝效果更佳。

2.适期播种 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适播期。使用精选、发芽良好的干籽。一般采取直播,亩用种量为200—250克。播前整平畦面,然后开沟点籽,播在畦背两侧,播深为1.5-2厘米,沟内按7—8厘米的距离点播瓜籽,覆土后稍加镇压;如土壤较干,播种当天可浇水1次,水量宜小,不能漫过播种沟,以浸湿种子扎根的部位为准。3—4天苗基本出齐后,再浇1次水,水量同上次。 秋播采用地膜覆盖时,先在小高畦上铺好地膜,然后在高畦两侧开穴(每畦开2行穴)i畦上2行的距离60厘米,穴距35厘米,每穴点播3-4粒瓜籽。为保证出苗,可催芽播种。播后覆土1.5-2厘米,把薄膜孔用土盖好,齐苗后在畦面薄膜上全面覆一层土,厚度为1.5-2厘米。

3.苗期管理 苗出齐后,控制浇水,并进行中耕保墒,当土壤干旱时,再浇水。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亩施硫酸铵8~10千克。在大雨后,撒在离茎基部7-8厘米的地面上,也可趁小雨前撒施。苗期每次暴雨或连阴雨后,需追肥1次,肥量要小。若有大暴雨,雨前需清理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 子叶充分展开前查苗、补苗,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定苗。株距不强求一致,原则上选留壮苗,平均株距为20厘米左右。亩留苗4200-5000株。地膜覆盖的穴距远些,定苗时每穴留双株。定苗前后,按平均株距插架,并及时绑蔓。 苗齐后,及时中耕锄草。定苗后,再中耕1次。中耕宜浅,并适当培土。此外,每次降雨后,应适时浅耕1次。覆盖地膜的,只进行畦沟间的中耕松土。

三、收获期管理 水肥管理:根瓜采收前后,应控制浇水,结合除草浅耕保墒,并注意排水防涝。根瓜采收后,结合浇水,适时追肥1次。此后,秋黄瓜进入盛瓜期,一般每隔 3-4天浇1次水。采取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这既可做到不旱、不涝、病虫害少,又能经常降温,改善田间小气候。通常每浇1次清水,追1次肥。亩用硫酸铵 15-20千克,适当配施速效磷、钾肥,有良好的增产效果。若遇暴雨天气,注意排水,并于暴雨后及时浇水。每次大雨后,结合除草浅耕1次。8月中、下旬进入盛瓜期后,不再中耕除草。一般1-2天采收1次。9月上旬,秋黄瓜仍在结瓜盛期,在黄瓜地里架设几排风障,并在北侧和西侧地边架设围障,以减轻白露风的侵袭,防止植株早衰,可延长收获期,增加后期产量。9月中、下旬秋黄瓜进入结瓜后期,浇水次数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