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观赏园艺 > 其它观赏园艺 > 猪笼草栽培技术要点如何? 其它观赏园艺

猪笼草栽培技术要点如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猪笼草栽培的技术要点如何?

猪笼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扁圆形,全缘。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小叶笼,叶笼小瓶状,瓶口边缘厚,上有上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牝牡异株,总状花序。
一、生物科学特征 猪笼草原产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回归地域。喜和煦、潮湿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和强光。其生长适温为25-30℃,3-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遇冻害。
猪笼草对水分的反映比较敏感。猪笼草在高湿条件下才气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天天需4-5次。如果温度变化大,过于干燥,会影响叶笼的形成。栽培泥土以松散、肥沃和透气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好。盆景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柴炭和冷杉树皮屑的混合基质。
二、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和压条繁殖,播种繁殖应用较少。
1、扦插繁殖 在5-6月进行。选取健壮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半壁,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绑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份子化合物塑料大口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100%空气湿度。插后保持30℃高温,约20-25天可生根。
2、压条繁殖 在生长期于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绑扎,待生根后剪取盆景。
三、播种繁殖 在原产地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猪笼草的结实率。采种后当即播种,盆内基质用水苔,种子播在水苔上,经常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口用份子化合物塑料薄膜遮盖。发芽适温为27-30℃,播后30-40天发芽。
四、栽培管理 盆景猪笼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需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气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猪笼草的营养除通过叶笼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补充2-3次氮素肥料。最热的时候期必需遮荫,防止强光直射灼伤叶片。秋冬季应放阳光充沛处,有利于叶笼的生长发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
五、叶斑病和介壳虫防治 叶斑病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介壳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

栽培介质

猪笼草瓶子特写猪笼草喜欢排水性、透气性较好的栽培介质,常用的栽培介质有泥碳土、椰纤和一些大颗粒的栽培介质,通常都是将这些栽培介质溷合使用。水苔也是常见的栽培介质,不过,水苔会有酸败的问题,通常半年到一年后必须换新。所以,水苔比较适用在扦插或是小苗的栽培。

浇水

猪笼草对栽培介质的水份含量是属于较低的,猪笼草通常较不喜欢过度潮湿的栽培介质,因此,采用浇水的方式会比较适合猪笼草。不过,仍然可用浸水法来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介质的透气性,增加大颗粒栽培介质的比例,以免栽培介质过湿。使用浸水法的一个潜在问题是盐份的累积。由于猪笼草的栽培期间很长,盐份累积在栽培介质中便成为明显的问题,此时在栽培介质的表面上会出现许多黄白色的垢,这便是水中的盐份沉淀下来了,当然了,这样的环境便造成猪笼草生长不良。此时,可将表层的栽培介质去掉,重新铺上一层新的栽培介质便能改善。

温度

猪笼草分布的高度很广,从平地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有。在园艺上,依据其海拔高度的分布而分成两大类:高地种(highland)和低地种(lowland)。生长在一千公尺以上高山的猪笼草便是高地种,其栽培温度为白天21度,夜间10度;生长在平地或低于一千公尺高山的猪笼草为低地种,其栽培温度为白天29度,夜间21度。

高地种的猪笼草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温度的控制往往是栽培成功的关键。在台湾,想要栽培高地种猪笼草非得要用冷气降温不可。栽培量不多时,可以买个贩卖饮料用的冰箱,也就是那种有玻璃门的冰箱,如此灯光便可以从外面照射进去。冰箱的温度可以在购买时请人先设定好栽培所需要的温度。如果没有做到温度控制,则只有少数能耐热的高地种猪笼草能在台湾栽培,但在夏季时会因为高温而生长不良,只有到冬季时才会正常生长。平地种猪笼草由于生长在较为温暖的地方,所以在台湾的冬季常会因为气温过低而停止生长。

日夜温差对于猪笼草的生长可能有所帮助,季节的变化可能不是那么重要。猪笼草大多生长在低纬度地区,这些地方四季的变化不明显,整年的温度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然而,许多猪笼草生长在高山上或内陆,其特点是日夜温差大,可达10度以上。许多猪笼草在台湾栽培总是难以种得漂亮,可能是因为台湾的日夜温差不够大的关系;有些以冰箱恒温栽培高地种猪笼草的玩家也常提到猪笼草的生长缓慢。或许以人工控制方式制造出日夜温差可以加速猪笼草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