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上病斑直径10-35毫米,少数更大;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后期病茎干缩,纵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上。
防治方法:喷洒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掌握在发病初期全田用药,隔3-4天后再防1次,以后视病情变化决定是否用药。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和叶。茎和基部发病时,产生圆形或梭形黄褐色,油浸状、病斑稍凹陷,并生有琥珀色胶状物,表面散生小黑点。叶片发病后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型或半圆型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叶片病斑直径10~35厘米,少数病斑更大。病叶自下而上枯黄,不脱落,严重时只剩顶部1~2片叶。
蔓枯病与枯萎病的区别:蔓枯病多从茎表面向内部发展,维管束不变色,不会全株死亡,这是与枯萎病的重要区别。
蔓枯病为甜瓜球腔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主要以灌溉水、气流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种子带菌可引起子叶发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和徒长,连年重茬的地块容易引起发病。
1、症状特点
黄瓜蔓枯病主要表现在茎蔓和叶片上。叶片发病,病斑初呈圆形或不规则褪绿斑,逐渐变为黑色或褐色,主要特点有三:一是叶斑较大;二是叶斑上有轮纹并有小黑点;三是空气湿度小时易破裂穿孔。瓜蔓发病,病斑椭圆形,灰白色,多发生在茎节部位,有时流出琥珀色树脂胶状物。病重后茎干皱缩纵裂成乱麻状物。此病与枯萎病的主要不同是维管束不变色(枯萎病维管束褐色),也不会全株枯死。黄瓜蔓枯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甜瓜、丝瓜、西葫芦、冬瓜等瓜类作物,在我县越冬茬和冬春茬温室黄瓜中此病发生较重。主要表现为死秧。一般减产20~30%。
2、主要原因
此病属真菌病害。病菌多以分生孢子器在土壤、病残体、墙面、架杆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蔓枯病是土传病害,主要通过风雨、浇水和气流传播。温度18℃一25℃,相对湿度高于85%时易发生此病,即中温、高温、多雨是发病的有利环境条件。另外,连作地、种植过密、放风不及时、浇水过多或施氮肥过多,发病也重。瓜类作物多发生在深秋或早春。
上一篇: 怎样防止辣椒畸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