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条件和规律:炭疽病由刺盘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较大,在10~30℃均可发病。病菌在8℃以下、30℃以上停止生长,24℃最适病菌生长。湿度大时发病严重,特别是在95%以上,发展迅速,湿度小于54%时不发病。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田间架材和设施也可带菌,这些均是来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在多湿的保护地和露地雨季发病较多,在有的地区已上升为主要病害。病菌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盘,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助风雨、灌溉水、农事操作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种子调运可造成远距离传播。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护地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瓜地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炭疽病多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 综合防治措施: 1)种子消毒: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40%醛(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50%的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 2)栽培措施:选用抗炭疽病的品种,如津研4号、夏丰1号,中农5号等;育苗时注意床土的卫生和消毒,可用多菌灵消毒床土,并用百菌清烟剂熏育苗用的温室及其农具和架材等;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病性;栽培中要多施磷、钾肥,经常进行叶面施肥,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换茬时要清除干净残茬;发病重的地块要进行3年轮作。 3)药剂防治:可用50%适菌丹1000倍液、20%代森锌200~300倍液、70%的代森锰锌1000倍液、80%炭疽福镁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700倍液、50%的苯菌灵粉剂1500倍液、50%的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双效灵300倍液,每7~10天喷洒1次,连喷3~4次,各种药剂可轮替使用。还可用2%的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的武夷菌素(BD-10)150~200倍液喷洒,进行生物防治。 另外在保护设施内可用5%的百菌清粉尘、5%的克霉灵粉尘、12%的克炭灵粉尘进行喷粉防治,效果更好;还可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
上一篇: 牛中暑的临床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