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3~7d发病突然,体温升高达39.5~42.5℃,维持2~3d后,降至正常。在体温升高的同时,病牛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呼吸促迫,患牛发出哼哼声,食欲废绝,咽喉区疼痛,反刍停止。多数病牛鼻炎性分泌物成线状,随后变为黏性鼻涕。口腔发炎、流涎,口角有泡沫。有的患牛四肢关节浮肿、僵硬、疼痛,病牛站立不动并出现跛行,最后因站立困难而倒卧。皮温不整,特别是角根、耳、肢端有冷感。有的便秘或腹泻。发热期尿量减少,尿液呈暗褐色,混浊,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死胎、泌乳量下降或停止。多数病例为良性经过。病程3~4d,很快恢复。少数严重者可于1~3d内死亡,但病死率一般不超过1%。有的病例常因跛行或瘫痪而淘汰。
治疗
本病可选用β -丙内酯灭活苗、亚单位疫苗及病毒裂解疫苗接种牛只。病初可根据具体情况酌用退热药及强心药,停食时间长可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溶液。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防止并发症和继发感染。治疗时,切忌灌药,因病牛咽肌麻痹,药物易流人气管和肺里,引起异物性肺炎。
对各期病症的治疗措施
1.对体温过高的奶牛,应及时使用5毫升×10支庆增安注射液肌注;空怀牛用5毫克×10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注。发病较轻时,可在2日-3日内恢复。 [2]
2.对以呼吸道为主要症状的奶牛,采用30%安乃近注射液30毫升、普鲁卡因青霉素300万单位-4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2次,一般经2日-3日即愈。严重时可增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4克-8克肌注,每天1次-2次。或采取颈静脉放血1000毫升-2000毫升,然后再往静脉内缓缓注入等量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呼吸极度困难时,还可经鼻腔或腹腔及皮下输入氧气。
3.对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奶牛,除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每天可注射1克盐酸硫胺,或呋喃硫胺注射液肌注0.2克-0.3克,并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毫升-1000毫升,同时补充10%氯化钾注射液100毫升,一般经1天-3天就能取得疗效。严重时,可采用盐酸硫胺经百会穴及大胯穴注入,或用电针对百会、肾俞及肾角等穴位刺激或用特定电磁波照射。
4.药物对症治疗仍不能站立的病牛,可用醋麸炙方法:麸皮10公斤,加食醋10公斤拌均,在铁锅内炒热至60℃,然后分装两条布袋,扎好口后交替温熨病牛腰胯部,时间为每天1小时,每日1次,连用数次,直至病牛能自行站立。
牛流行热症防疫
自然病例恢复后可获得2a以上的坚强免疫力,而人工免疫迄未达到如此效果。但是,由于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及时用能产生一定免疫力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即可达到预防的目的。
在本病的常发区,除做好人工免疫接种外,还必须加强消毒,扑灭蚊、蠓等吸血昆虫,切断本病的传播途径。发生本病时,要对病牛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对假定健康牛群及受威胁牛群可采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