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锈病 症状 :叶片染病 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即病菌夏孢子。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向上扩展。叶上密生夏孢子堆后,很快变黄干枯,似火烧状。叶柄、托叶、茎、果柄和果壳染病 夏孢子堆与叶上相似,椭圆形,但果壳上数量较少。 花生锈病 病原: Puccinia arachidis Speg.称落花生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我国花生上未见冬孢子。夏孢子近圆形,大小22-34×22-27(μm),橙黄色,表面具小刺,孢子中轴两侧各有一发芽孔。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在广东、海南等四季种植花生地区辗转为害,在自生苗上越冬,翌春为害春花生。北方花生锈病初侵染来源尚不清楚。夏孢子借风雨形成再侵染。夏孢子萌发温度11-33℃,最适25-28℃,20-30℃病害潜育期6-15天。春花生早播病轻,秋花生早播则病重。 施氮过多,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排水条件差,发病重。水田花生较旱田病重。高温、高湿、温差大利於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 : (1)选种抗(耐)病品种 如粤油22、粤油551、汕油3号、恩花1号、红梅早、战斗2号、中花17等。 (2)因地制宜调节播期,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做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改大畦为小畦。增施磷钾肥。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蔓及自生苗。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95%敌锈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胶体硫150倍液、1:2:200倍式波尔多液、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对好的药液60-75L。喷药时加入0.2%展著剂(如洗衣粉等)有增效作用。第一次喷药适期为病株率50%,病叶率5%,病情指数小於2。 花生的害虫很多。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和种蝇等,用毒土、毒谷、诱饵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卷叶虫等都为害叶片,可用药剂防治。斜纹夜蛾有趋光性,可诱杀。
1.花生叶片黄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症状:一是缺铁黄化。一般表现为上部嫩叶失绿,而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进而黄化,上部新叶全部变白,出现褐斑坏死,干枯脱落;缺铁黄化症,一般花生叶片大小无明显改变,但失绿黄化明显。二是缺氮黄化。缺氮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失绿,首先是植株下部的老叶褪绿,一般同时还表现叶片变薄、变小,植株矮小,一般瘠薄地、麦套和夏直播花生易发生缺氮黄化。三是缺锌黄化。缺锌引起的花生叶片黄化,一般表现为叶片簇生,出现黄白小叶症。
2.花生叶片黄化症的防治。防治花生缺铁黄化症,目前最常用的是叶面喷施硫酸亚铁,一般可用0.1%~0.2%的硫酸亚铁(俗称黑矾、绿矾)溶液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施1次,连喷3~4次,为了增强叶面的附着性,可加入0.1%的中性洗衣粉,以提高喷施效果,增强叶面的吸收功能。也可选用绿叶宝等以铁的螯合物为主要成分并附加一些微量元素的制剂,其喷施效果往往优于单纯喷施硫酸亚铁。对于缺铁、缺锌黄化混发地块,可进行缺铁、缺锌并防,一般每亩可用硫酸亚铁150克和硫酸锌50克,对水60公斤,叶面喷施。防治缺氮黄化症,可在浇水或降雨前适量追施氮肥,追肥不便的地块,可叶面喷施1%左右的尿素水溶液,能有效缓解黄化症状。
上一篇: 猪疥螨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芦笋发展史你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