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该病的发生,应保持水质良好,彻底杀灭水体中的剑水蚤、颤蚓等中间寄主。发病后,在6月份前可使用B灭1号150~200g/亩•米,6月份后可使用B灭2号150~200g/亩•米、克暴威溶液15~20ml/亩•米或4.5%氯氰菊酯溶液20~25ml/亩•米,施药后一般1~2天弄水现象即消失,鱼体食欲增强;鱼、虾、蟹混养池则用阿威溶液15~20ml/亩·米。
"弄水病"是由甲壳类寄生虫(如中华鳋、锚头鳋等)和蠕虫类寄生虫(如吸虫类、绦虫类等)寄生于鱼体表或体内引起。水质清瘦或过于老化,水体中桡足类和寡毛类的水生动物过多(如剑水蚤、颤蚓等)的鱼池容易流行此病。
此病主要流行季节为4~9月,主要危害草鱼、白鲢、鳊鱼等;患病鱼往往表现为摄食不旺或不摄食、鱼群成团、水中狂游,特别是傍晚前后,往往见到鱼池中无风起浪、见浪不见鱼等现象。
预防该病的发生,应保持水质良好,彻底杀灭水体中的剑水蚤、颤蚓等中间寄主。发病后,对于由甲壳类寄生虫(如中华鳋、锚头鳋等)引起的病,在六月份前可使用鱼用敌百虫、克虫B2、蛛虫煞星,六月份可使用车轮虫特杀与鱼虫杀星,强力克虫B1或菌虫双克;施药后一般4~6小时弄水现象消失,鱼体食欲增强;鱼、虾、蟹混养池则用鱼虫杀星。
上一篇: 黄瓜生育期间生长适宜温度为多少℃?
下一篇: 茄子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