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至80年代,我国的海水鱼类人工繁育历经了梭鱼全人工繁殖,“海鱼孵化运动”中对各种鱼类的基础研究和育苗试验,活饵料的大量培养和鱼苗开口饵料的技术研究,以及真鲷、黑鲷、河鲀、牙鲆和黄姑鱼的人工育苗成功,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苗种培育的数量和质量。“八五”至“十五”期间,引进冷温性良种大菱鲆,突破了大菱鲆年周期连续多茬育苗关键技术;大黄鱼已成为当前我国苗种生产量最大的海水鱼类。近几年,我国又引进了大西洋牙鲆、漠斑牙鲆、欧鳎、塞内加尔鳎、条斑星鲽、大西洋庸鲽、美洲黑石斑等,国内开发了斜带石斑鱼、褐点石斑鱼、龙胆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半滑舌鳎、圆斑星鲽、石鲽等10多个优良品种。
海水鱼类人工繁殖和育苗已向多品种方向发展,名优特种类不断增加,许多种类全人工育苗技术达到了产业化的规模。目前,我国海水鱼类育苗成功的种类至少有25科,50多个种。大黄鱼苗种产量位居首位,年育苗能力达十几亿尾;大菱鲆、梭鱼、真鲷、美国红鱼、花鲈、斜带石斑鱼、状黄姑鱼和花尾胡椒鲷等品种的人工育苗年产量均达千万尾以上,已完全能够满足养殖生产需求;牙鲆、黑鲷、尖吻鲈、勒氏笛鲷、断斑石鲈、鱼和斜带髭鲷、半滑舌鳎、河豚等的苗种年产量已达到百万尾至数百万尾的水平,基本上能满足生产需求。但当前尚有一些石斑鱼种类,以及鲻鱼、杜氏、卵形鲳鲹和紫红笛鲷等的人工育苗尚未达到大规模生产水平。
上一篇: 芦笋的食用价值?
下一篇: 夏季农作物用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