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粉籽都有哪些原因? 玉米

玉米粉籽都有哪些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地温低:持续的低温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据实验表明:在平均 10℃的低温情况下,种子的发芽势比对照(平均15℃)降低9.4%;发芽率比对照(平均15℃)降低6.7%。由此可见,低温主要通过延迟出苗的方式作用于玉米。受低温影响,由于发芽率的显著降低,则可导致大田的出苗率明显降低。播种过早,播量不当因抢墒而过早播种,常遇春寒低温造成发芽缓慢,引起种子发霉或烂芽。

2、湿度大:播种后遇到连雨天,土壤含水量过大,种子长期处于水浸状态,使种子窒息粉籽或烂籽。

3、播种深度不当:种子播种过深或过浅由于整地粗放或在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时播种过深,种子由于缺氧而引起闷种死芽,即使长出幼苗也因地中茎的伸长,胚乳养分消耗过多而生长瘦弱,不易成活。在土壤干旱、土温较高、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播种过浅,种子也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而导致发芽受阻,出苗迟缓或出土即干死。有时,种子虽能在地表发芽,也终因根系不能深扎,形成弱苗,造成缺苗断垄,直接影响产量。

4、肥害:播种时种子与肥料距离太近,播种后又遇雨使种子萌发时被挥发的肥料侵蚀,造成粉籽烂籽。

5、药害:使用封闭除草剂后遇雨,使萌发的种芽因发生药害抑制生长造成烂芽,前两年用过的残留期长的大豆除草剂也可能会使萌发的种芽发生药害造成烂芽。

6、土壤结构不良,耕作不当玉米苗期对土壤结构特别敏感,土壤的漏耕地段和板结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升温,致使玉米的芽鞘不能穿破土层。这种硬土块透水性差,其土壤微粒结构紧凑,种子因吸水困难而发芽受阻,造成种子发芽障碍或不出苗。

7、地下害虫,播种后种子被地下害虫啃食破坏,这种状况在墒情不足的土壤和绿肥茬田种植的玉米更为严重。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蝼蚁等;

8、化肥使用不当,长期使用单一化肥(二铵、尿素)使土壤易形成板结,破坏了土壤微粒结构。施肥过大造成烂芽、畸形苗、烂根。播种时种子和种肥所施太近。若遇雨天,使种子萌发时被挥发的肥料侵蚀,造成了粉仔烂仔。

1 造成玉米播种后的粉籽和烂芽的原因

  1.1 低温

  连续的低温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实验表明:在平均10 ℃的低温情况下,种子的发芽势比对照(平均15 ℃)要下降9.0 %,发芽率比对照降低至6.2 %.以此可见,低温主要通过延迟出苗的方式作用于玉米种子。其次受低温影响,发芽率显著降低,露地西兰花高产栽培技术导致大田的出苗率明显降低。播种量不当或因抢墒而过早进行覆膜抢种,若遇春寒低温或长时间干旱缺墒便造成发芽缓慢,引发种子发霉或烂芽现象。

  1.2 高湿

  播种后遇到了连阴雨天,土壤含水量过高,种子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一方面种子呼吸代谢缓慢,影响出苗;另一面,种子由于吸胀速度过快,使细胞内部一些分子,如可溶性糖、氨基酸、低分子蛋白肽链、有机酸和无机离子等向外渗透加剧,使种子发芽成苗能力下降,便造成吸胀损伤。挖扒出发芽种子后,多见种皮破裂并受菌类感染而发霉腐烂。

  1.3 播种深度不当

  要根据玉米播种时的墒情及土壤质地种类,掌握适宜的深度操作,播种种籽过深,就会出现缺氧而引起闷种死芽,即使长出幼苗,也因地中茎过长,胚乳养分消耗过多而生长瘦弱,不易成活;播种过浅,若遇干旱或土壤墒情差,种子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使已萌动的种子出现“芽干”.

  1.4 药害

  使用封闭除草剂后若遇雨,使萌发的种芽因受药害抑制生长造成了烂芽。如使用残留期较长的除草剂也会使萌发的种芽发生药害,造成腐烂现象。

  1.5 土壤结构不良

  土壤经深耕镇压覆膜后,若遇雨水就会形成板结,这种硬土块透水性差,土壤微粒结构紧凑,造成种子因吸水吸氧困难而使芽鞘不能穿破土层,种籽发芽困难或不出苗。

  1.6 地下害虫

  播种后种籽被地下害虫啮食破坏,这种状况在墒情不足的土壤和绿肥茬田种植的玉米更为严重。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地老虎和蝼蛄等。

  1.7 种子质量问题

  部分农民所购的是劣质种,陈种,种子自身发芽率不高,活力和发芽势不强,土壤和气候条件稍有不当就出现了粉籽、霉变和烂芽不出苗的情况。

  1.8 化肥使用不当

  长期重复使用单一化肥,使土壤易形成板结,破坏了土壤微粒结构。施肥过大造成烂芽、畸形苗、烂根。播种时种子和种肥所施太近,若遇雨天,使种子萌发时被挥发的肥料侵蚀,造成了粉籽烂籽。

一是和品种的抗粉性有关,同一条件下不是所有品种都粉籽。二是和土壤湿度大有关,土壤水分过大,把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了,种子长时间缺氧造成粉籽。三是和播种过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