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怎样用稻田培育鳅种? 其他水产

怎样用稻田培育鳅种?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田培育揪苗,每400平方米稻田请放养孵化后15天的鳅苗1万?3万尾,放养时间可根据各地的气候情况灵活掌握,气候较暖的地方可在插秧前放养;在较寒冷的地方可在插秧后放养。因为这个阶段的鳅苗尚无活动能力,鳞片未长出,没有抵御敌害和细菌的能力,死亡率较高。因此,可采取放人网箱暂养的形式,网目为毎6.45平方厘米40目,箱为直径50厘米、宽30厘米的方形网箱或相似大小昀方形网箱,暂养鳅苗0.5?1万。在网箱中声养1个月后,鳅苗长至2?3厘米长,即放人稻田饲养,可大大提髙成活率。也可把孵化的嫩苗直接放入鱼由中培育。

  粉、小型水蚤和小颗粒配合饵料。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时,可将鲤鱼饲料碾成小颗粒,每天投喂2?3次,每万尾揪苗投喂5粒颗粒饵料碾碎的粉末状饵料即可。因残饵直接落人泥中无法观察吃食情况。因此初期可把粒状饵料放在白瓷盘中沉入水底,2小时后取出观察,如有残饵则说明投饵过多,要适当减少;反之,则应增加投饵量。如开始投饵2?3天,鳅苗还未发现饵料,需继续放置,直至鳅苗发现饵料开始吃食为止。投饵10天后,可取数尾测定生长情况。若头部较大,则说明饵料不足,需增加投饵量。水温在25C?28°C时,鳅苗食欲旺盛,应增加投饵量和每日投饵次数。每日投4?5次,投饵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饲养1个月后,鳅苗个体达到每克10?20尾时,可投喂小型水蛋、摇蚊幼虫、水蚯蚓及配合饵料。如投配合饵料,每万尾可投鲤鱼配合饵料15?20粒碾成的小颗粒饵料,每天2?3次,并设法让鳅苗转食天然饵料。以天然水蚤为饵料时,如发现水蚤聚集在一处,水面出现粉红色时,则说明水蚤繁殖过多。应立即注人新水,以增加水中溶氧。如发现鳅苗头大体瘦,则应适当补充饵料,如米糠和鱼类废弃物等。同时,每隔4?5天,饵料培育池就需增施鸡粪、牛粪和猪粪等粪肥,以繁殖天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