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病虫害主要有蓟马、粘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茎基腐病等,若不及时防治,将会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危害,心叶处危害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蓟马危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始盯咬。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群众不便于发现,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危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往往为时已晚。蓟马为害盛期一般集中于6月中下旬—7月上旬,成、幼虫在田间多为混合重叠发生,因此防治蓟马要及早动手。
粘虫和小地老虎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特性的“爆发性”害虫。一般以二代幼虫在我市玉米苗期造成为害,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是我市玉米苗期的常发性害虫。
玉米茎基腐病主要侵染玉米根部及茎基部,病苗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剖根或茎基部检查发现,木质部变褐,严重的初生根、次生根坏死、腐烂,造成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引起倒伏或整株枯死。地上部分表现为中下部叶片边缘变黄变褐,严重的整株叶片枯黄,这主要是由于我市玉米大多铁茬种植,若土壤墒情差、土壤板结,极易造成玉米苗期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和养分,就容易发病,特别是雨后猛晴,发病更为明显。
防治时期:6月中旬—7月上旬。
特别提醒群众要注意蓟马防治,玉米出苗后即开始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蓟马、粘虫、小地老虎、棉铃虫等虫害,可用2.5%高效氯氢菊酯每亩50毫升加25%吡虫啉 10克 或2.5%氟氯氰菊酯50毫升加40%毒死蜱30毫升对水 30公斤 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可亩用57.6%冠菌清15— 20克 对水 30公斤 进行喷雾。
在玉米播种前,推广二次拌种,可用70%吡虫啉悬浮剂(高巧)30毫升拌玉米种9-12斤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兼治苗期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等。 在小麦收割后至玉米出苗前,对田埂、地头、路边的杂草用5%的啶虫脒乳油50毫升兑水30公斤 均匀喷雾,从而有效杀灭灰飞虱等虫源。 在玉米出苗后立即使用50%吡蚜酮10克,10%啶虫脒10克,10%吡虫啉20克(以上三种药剂任选其一)兑水30公斤全田喷雾。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用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毫升+1%甲维盐20克,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30公斤喷灌,喷灌时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顺茎喷灌药液,每株施用药液50-100克,保证渗到玉米根基部周围土壤,这样可以防治二点委夜蛾。
防治措施:
蓟马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多在玉米幼嫩部位危害,心叶处危害更为严重。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造成玉米苗顶部分叉,后期不能结穗。蓟马危害一般在玉米出苗后1-2片叶即开始盯咬。由于蓟马很小,只有针头大小,群众不便于发现,至3-4片叶或4-5片叶时,危害症状表现较明显时,才急于防治,往往为时已晚。蓟马为害盛期一般集中于6月中下旬—7月上旬,成、幼虫在田间多为混合重叠发生,因此防治蓟马要及早动手。
粘虫和小地老虎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特性的“爆发性”害虫。一般以二代幼虫在我市玉米苗期造成为害,轻者叶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极大。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是我市玉米苗期的常发性害虫。
玉米茎基腐病主要侵染玉米根部及茎基部,病苗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剖根或茎基部检查发现,木质部变褐,严重的初生根、次生根坏死、腐烂,造成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引起倒伏或整株枯死。地上部分表现为中下部叶片边缘变黄变褐,严重的整株叶片枯黄,这主要是由于我市玉米大多铁茬种植,若土壤墒情差、土壤板结,极易造成玉米苗期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和养分,就容易发病,特别是雨后猛晴,发病更为明显。
防治时期:6月中旬—7月上旬。
特别提醒群众要注意蓟马防治,玉米出苗后即开始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蓟马、粘虫、小地老虎、棉铃虫等虫害,可用2.5%高效氯氢菊酯每亩50毫升加25%吡虫啉 10克 或2.5%氟氯氰菊酯50毫升加40%毒死蜱30毫升对水 30公斤 进行喷雾;防治玉米茎基腐病,可亩用57.6%冠菌清15— 20克 对水 30公斤 进行喷雾。
上一篇: 郁金栽培如何施肥?
下一篇: 菠菜生长过程中易发生哪些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