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如何确定小麦的播种期? 其他蔬菜

如何确定小麦的播种期?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对于小麦来讲,确定小麦的播种期,对期壮苗,抗逆性,能否安全越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确定小麦的播种期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方法有:  

(1)根据品种特性。相同生产条件下,春性品种应适当晚播,冬性品种应适当早播。(2)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大约海拔每增高100米,播期约提早4天左右,同一海拔高度不同纬度,大体上纬度递减1度,播期约推迟4天左右。(3)冬前积温。春性品种要求冬前积温625摄氏度,弱冬性品种要求冬前积温700摄氏度,冬前品种要求冬前积温775摄氏度。  

根据品种特性:冬性、弱冬性、春性品种要求的适宜播种期有严格区别。在同一纬度、海拔高度和相同的生产条件下,春性品种应适当晚播,冬性品种应适当早播。

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一般是纬度和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播期就应早一些,反之则应晚一些。大约海拔每增高100米,播期约提前4天左右;同一海拔高度不同纬度,大体上纬度递减1度,播期约推迟4天左右。

根据冬前积温:积温就是日平均气温0℃以上的总和。冬小麦冬前苗情的好坏,除水肥条件外,和冬前积温多少有密切关系。能否充分利用冬前的积温条件,取决于适宜播期的确定。在生产上要根据当年气象预报加以适当调整。

  根据品种特性:冬性、弱冬性、春性品种要求的适宜播种期有严格区别。在同一纬度、海拔高度和相同的生产条件下,春性品种应适当晚播,冬性品种应适当早播。

  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一般是纬度和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播期就应早一些,反之则应晚一些。大约海拔每增高100米,播期约提前4天左右;同一海拔高度不同纬度,大体上纬度递减1度,播期约推迟4天左右。

  根据冬前积温:积温就是日平均气温0℃以上的总和。冬小麦冬前苗情的好坏,除水肥条件外,和冬前积温多少有密切关系。能否充分利用冬前的积温条件,取决于适宜播期的确定。在生产上要根据当年气象预报加以适当调整。

我市气象局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小麦出苗并形成壮苗的时间推算是:10月3日。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的说法,现在普遍向合推迟了近一个节气。

易县是冬性小麦品种区,一般年份播种期在10月中旬(寒露前中期)为宜。

确定小麦播种期应考虑许多因素。
首先是温度,播期早晚是能否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过早,苗期温度太高,麦苗易徒长,冬前群体过大,土壤养分早期消耗过度,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较强的品种还易遭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分布不足,根系不发达,抗逆性差而成为晚弱苗。冬前壮苗的要求,半冬性品种冬前主茎叶龄以5—7片,单株4—8个以上分蘖,蘖根比为1:1—2为宜,根据温度与麦苗生长关系的研究,形成壮苗的适宜播种日期为日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冬前0℃以上积温500—600℃。
其次是品种类型。在同一类型区内,冬性品种抗冻性好,冬前主茎叶可达8片,偏春性品种抗冻能力差,主茎叶不超过6片,播期按此要求适当提前或延后。
第三,要考虑地力条件及栽培管理技术,高肥水地可延长3—5天,低肥水地宜提前3—5天,同样条件管理水平差的宜早几天,管理精细的宜晚几天。独秆麦、地膜麦可推迟10天以上。
第四,不同地形、地貌及土质的适宜播期也不同。山丘地,阴坡宜先种,向阳地温度高宜后种,平原薄地、盐碱涝洼地宜适当早种。
各品种最适播期为10—12天,最佳播期为5—7天,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温度为18--16℃,在9月27日至10月12日,最佳播期温度为16--17℃,偏春性品种适宜播期温度为16--14℃,在10月8日至20日,最佳播期温度为16--15℃,在10月10日至15日左右。需注意的是,由于半冬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和土肥条件的改善及栽培上要求严格控制冬前群体,播期较传统有所推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仅适于山区阴坡地、部分盐碱地。

1)根据品种特性。相同生产条件下,春性品种应适当晚播,冬性品种应适当早播。(2)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势。大约海拔每增高100米,播期约提早4天左右,同一海拔高度不同纬度,大体上纬度递减1度,播期约推迟4天左右。(3)冬前积温。春性品种要求冬前积温625摄氏度,弱冬性品种要求冬前积温700摄氏度,冬前品种要求冬前积温775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