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猪场卫生消毒工作
防重于治,预防第一进入猪场前,要更换衣服和鞋帽,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入场;场内外的用具要分开;净道污道要分开,每天对栏舍进行清洗、消毒,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猪抗病能力夏秋季节高温高湿的环境猪最易发生各种疾病。应利用遮阳网遮阳,排气扇通风,喷水等降温,做好防暑工作,保持猪舍干燥;同时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降低饲养密度,科学配料,保证营养充足,给猪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全面免疫科学治疗
近年来,生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证明,凡是基础防疫做得好的地方,生猪高热病就很少发生或不发生,无公害生猪饲养企业对生猪进行全面免疫,可减少生猪疾病的发生。
搞好春秋两季免疫要切实抓好春秋两季的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按时、按量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规范免疫操作。
按规定办理引种,做好隔离工作要先到调入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按照规范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入。进场前要隔离饲养14天以上,由本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场饲养。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平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合理添加多种维生素、电解质、大蒜素等药物,以预防猪只发病。
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猪群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学防治,少用或不用退热药、激素、抗生素等,使用维生素、中草药煎剂饮水,提高机体抵抗力。生猪高热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如柴胡、双黄连配复方氨基比林等退热药混合注射,这样不仅效果好,而且节约资金。对于病情稍重的猪只,考虑使用抗生素,补充维生素,补充营养物质等,以提高疗效和治愈率,要严格执行休药期。
全进全出严格管理
全进全出保障无公害猪肉产品安全引进仔猪和出栏生猪时,一定要做到全进全出,即整群进、整群出,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检疫合格并加盖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场。饲养下一批生猪前,圈舍彻底消毒后再饲养,避免疫病的发生。
对病死猪只实施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猪采取“四不准一处理”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实施无害化处理。
认真做好档案记录
农业部对无公害生猪企业的统一档案登记表格要求有11项,分别是:免疫接种记录表、母猪配种表、生产记录表、日常消毒记录表、蓄水池清洗记录表、无害化处理表、饲料车间生产记录表、饲料使用记录表、药品采购记录表、兽药使用记录表、生猪销售记录表,都必须按规定一一登记备案。
杜绝投入品违规超标
饲料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兽药使用不规范,是导致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一些饲料生产厂和养殖户为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饲料中违规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导致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饲料等重金属元素超标,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卫生指标超标,应杜绝投入品超标,才能保证生产出安全的肉产品。
严格屠宰检疫确保猪肉质量安全定点屠宰可有效杜绝病猪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严格监督管理,按照屠宰程序进行检疫、屠宰、检验,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畜产品质量监测,完善检测手段,对病原微生物和药物残留及时进行检测,提高检测频率和密度,定点、定时开展残留检测和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主动发布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有效指导畜产品的安全工作。
严防加工过程污染无公害猪肉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存在于饲养过程中,在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合标准、操作不规范等导致的二次污染也较为严重,成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又一隐患,应对不合格、不完备的屠宰场加大投入,整改和完善设施设备,保证猪肉食品的卫生安全。
上一篇: 什么是产业?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 粘虫和小地老虎形态区别和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