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灌水间隔和灌水特点应该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的特点,其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为:
(1)种子发芽期要求充足的水分,以供种子吸水膨胀,促进萌发和胚轴伸长。此期如土壤水分不足,播种后,种子较难萌发,或虽能萌发,但胚轴不能伸长而影响及时出苗。所以,应在充分灌水或在土壤墒情好时播种。
(2)幼苗期植株叶面积小,蒸腾量也小,需水量不多,但根群分布浅,且表层土壤不稳定,易受干旱的影响,栽培上应特别注意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
(3)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养分积累期此期是根、茎、叶菜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但必须注意在养分贮藏器官开始形成的时候,水分不能供应过多,以抑制叶、茎徒长,促进产品器官的形成。当进入产品器官生长盛期后,应勤浇多浇。
(4)开花结果期开花期对水分要求严格,水分过多,易使茎叶徒长而引起落花落果;水分过少,植物体内水分重新分配,水分由吸水力较小的部分(如幼芽、幼报及生殖器官)会大量流人吸水力强的叶子中去,也会导致落花落果。所以,在开花期应适当控制灌水。进入结果期后,尤其在果实膨大期或结果盛期,需水量急剧增加,并达最大量,应当供给充足的水分,使果实迅速膨大与成熟。
蔬菜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生育期间一般需要频繁地灌水。与其它农作物相比,蔬菜对水分状况更为敏感,灌水及时与否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一些食叶类蔬菜更是如此。两次灌水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灌水周期。保护地蔬菜的灌水量和灌水间隔随栽培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土壤的影响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温度较低时选最小灌水量,间隔天数较长;温度高时则相反。在气温较低、光照较弱的冬春季,宜选择最小值灌水量,间隔数一般应在20天以上;在气温较高的3月份和9月份至10月份。
上一篇: 买的莴苣叶子能吃吗?有啥功效?
下一篇: 怎样防止玉米只长杆不结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