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食用菌栽培中的温度怎样调控? 其他经作

食用菌栽培中的温度怎样调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食用菌栽培中,温度直接影响各个生育阶段的进程,决定着生产周期的长短和栽培的成效,也是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食用菌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菌株,及其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栽培上以原基分化的最适温度划分为不同温型,以香菇为例,高温菌株为15-25℃,中温菌株为10-22℃,低温菌株为5-18℃。

无论何种食用菌或何种菌株在不同生育阶段,都应掌握其生育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即所谓温度调控的“三基点”,常见食用菌的“三基点”温度如香菇菌丝生长最低温度6℃、最适24℃、最高33℃,子实体生长最低温度8℃、最适18℃、最高20℃。鲍鱼菇菌丝生长最低、最适、最高湿度分别是10℃、25℃、35℃,子实体生长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分别是18℃、25℃、32℃。

多数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均0以控温25±1℃为好,而子实体生育阶段则不同菌类要求差异甚大。在实际栽培中,培菌阶段一般掌握比最适温度低2-3℃,原基分化的温度一般比子实体生育最适温度低5-7℃。

还应说及的是,上述温度均指菌袋内的“品温”,这和培菌室的“室温”和自然气候下的“气温”是不同的,就是品温和室温而言,发菌初期(15天内)品温低于室温,室温应控制在最适温度以上,发菌中期(15-30天)由于菌丝旺盛生长,散发热量品温要高于室温2-3℃,应控制室温低于最适温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