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菜苜蓿多行春、秋两季栽培。春栽3~5月播种育苗,4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收。秋播8月中旬至10上旬播种,9月中旬至12月上旬霜冻前采收。8月至9月上旬是上海菜苜蓿上市淡季,为填补这个空档,上海市菜农利用遮阳网覆盖等技术,在夏季种植菜苜蓿。
品种选择。夏苜蓿播种期处于夏季高温干旱阶段,宜选择耐热性、耐病性较强的小叶苜蓿,可选用江苏启东品种或浙江东台种,它们的耐热性比大叶品种好。
种子处理,合理密植。播种前将苜蓿籽过筛,然后用百菌清或多菌灵0.5%水溶液浸种24~26小时。播种前浇足底水,湿地湿籽播种,每667平方米土地播种量75~100千克,播种期在7月中旬。撒播要均匀,然后用铁褡浅耙一遍,不使露籽,再耙平踏实,畦面上覆盖1~2层遮阳网,便于浇水,一般每隔1~2天浇水一次,促使寻出苗,齐苗后及时揭去遮阳网。
勤追肥。苜蓿是多次收获作物,需肥量大,除播种前施足基肥外,每收割一次应追肥一次。以尿素加过磷酸钙或碳酸氢氨加过磷酸钙0.5%水溶液泼浇,浓度不能过高,否则
易烧苗。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褐斑病、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应及时科学用药防治,可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虫素、除尽、乐斯本等防治。
勤收割。8月上旬可收割上市。收割时要使茎叶留得短而整齐,特别是第一次收割,一定要掌握“低”和“平”的原则。9~10月是苜蓿生长旺期,每隔7~10天即可采割一次。
冬季管理。苜蓿受霜冻后生长缓慢,进人冬季前应拔除田间杂草,追一次重肥,并做好防冻保暧工作,可搭小环棚覆盖薄膜或用无纺布浮面覆盖保温,冬季仍可少量上市。夏苜蓿每667平方米产量2000~2500千克。
夏播易受高温和杂草危害,重点注意保墒、防除杂草、防晒工作。
苜蓿的种植技术要点如下: 一、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苜蓿抗旱、耐盐碱、怕涝,所以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成方连片或低洼地种植时要注意建好排水设施。 2.精细整地。深耕细耙,达到上暄下实。 3.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亩(1亩=667平方米)施二铵15-17.5公斤、尿素5-7.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有机肥2-3立方米。 4.选好品种。目前我市推广的高产优质的苜蓿品种有中苜一号、美国皇后、WL-323、WL-324及WL-323MF等。 二、播种: 1.晒种。在播前2-3天,将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以促进后熟,提高出苗率。 2.播种时间。春播时间为3-4月,夏播为6-7月,秋播为8-9月,以夏末秋初播种最佳。 3.播种方式。除较小的地块采用撒播外,应以条播为主,行距15-30厘米,播深1-1.5厘米,亩播种量0.6-0.75公斤。播后必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以便早吸水萌发。 三、田间管理: 1.施肥。可撒施、条施或叶面喷施。在苜蓿生长期内,根据生长需要每亩可施尿素5-10公斤、磷肥15-20公斤,春季一次或分2次施入,也可进行叶面喷施。微量元素用量低,每亩只需100-300克,叶面喷肥应在收前20天进行。 2.除草。苜蓿地除人工拔草外,主要是化学除草,有两种方法:一是土壤处理,在播种前或播后苗前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施后立即混土;或每亩用5%的豆草特水剂100-12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施药后混土3-5厘米。该方法要求土壤墒情必须好。二是茎叶处理,单子叶杂草发生重时,在三叶期内,可用10.8%的高效盖草能每亩30-40毫升对水30公斤茎叶处理或用闲锄、快锄等进行处理;对阔叶杂草发生重的,可用5%的豆草特每亩100-120毫升于三叶期喷雾防治。 3.病虫害防治。苜蓿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及根腐病,可用百菌清、福美双、代森锰锌、甲托等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蓟马及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云大120、敌百虫、锰杀新一代等药剂防治。 4.排灌。苜蓿生长快、产量高、耗水量大,有条件的在越冬前或返青期及干旱严重时进行灌溉,低洼地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超过24小时以上。 四、收割: 苜蓿每年收割3-4茬,最佳收割期在盛蕾期至初花期(全田有1/10左右的苜蓿已开花),收割时留茬高度5厘米,最后一次收割时间在10月初,留茬10厘米,以利于越冬。
上一篇: 秸秆反应堆的菌种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