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茄子 > 茄子死棵原因及其防治? 茄子

茄子死棵原因及其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茄子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

1.1 枯萎病 病原菌为尖镰孢菌茄专化型,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叶片似缺水萎蔫, 后萎蔫逐渐加重, 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叶脉变黄,随之叶缘变黄, 最后整个叶片变黄、枯萎。

1.2 黄萎病 病原菌为大丽花枝孢菌,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黄萎病在茄子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 但以结果期发病最重, 病症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下部叶片脉间变黄, 并逐渐发展到全叶。

1.3 青枯病 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菌, 属细菌。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上一片或几片叶变淡, 呈现局部萎垂, 后扩展到全株, 早晚可恢复, 很快植株呈青枯状凋萎。

1.4 防治方法

1.4.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如本地白茄、紫长茄等。

2)与茄科作物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 1~2 年。

3) 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 5~6 倍于种子量的55℃温水中, 连续搅拌 10~15 分钟后, 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 晾干播种或进行催芽。

4)培育无病壮苗。选择前茬没种过茄科作物的无病土育苗, 播种前可用 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苗床。最好采用营养杯或营养袋育苗, 以减少定植伤根。栽苗前1天要喷洒 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

5)嫁接育苗。以赤茄、托鲁巴姆或本地刺茄为砧木嫁接育苗。

6)土壤处理。定植园土壤要深翻晒白。以往发病重的地块, 可用碳酸氢铵进行土壤消毒。

7)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减少茄子根部伤口,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

8)加强田间管理。灌溉要小水勤浇, 防止大水漫灌。

9)及时清理病株。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并给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散。

1.4.2 化学防治

1) 预防。苗期用恶霉灵 3 000~4 000 倍液喷洒。定植时每 667 m2用50%多菌灵2 kg与50 kg细土混匀, 进行定植穴消毒。

2)治疗。

①枯萎病。发病初期可用 50%多菌灵500 倍液, 或 50%苯菌灵1000倍液, 或5%菌毒清300倍液, 或20%甲基立枯磷 1000倍液灌根。

②黄萎病。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1000倍液, 或70%甲基硫菌灵800~1 000 倍液, 或 3%广枯灵800倍液喷雾加灌根, 隔7~10 天1次, 连续2~3次。

③青枯病。发病初期用 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可杀得 2000的1000~2000倍液, 或克菌康800~1 000 倍液浇灌根部, 每株200~300 ml 药液,隔 7~10 天1 次, 连续 2~3 次。

2 茄子茎基腐病

2.1 症状表现 茄子开始结果后连续出现植株死亡现象, 表现为病株近地表的根颈部病斑呈黑褐色, 环茎一周后植株死亡, 根部变褐腐败。此病是近几年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高温高湿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2.2 防治方法 用绿亨一号3000倍液进行床土消毒。移栽时剔除根颈部有病斑的病苗。定植缓苗后可随浇水, 冲入铜氨制剂, 也可用 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灌根, 每 5~7 天1次, 连续3次。

3 根结线虫病

3.1 发病症状及规律 根结线虫主要侵害根系,尤其是侧根受害严重, 造成受害根形成大量的根结, 主根较少, 须根增多。茄子受害侧根根尖形成小根瘤, 多数丛生许多须根。

3.2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实践证明, 大葱、大蒜、韭菜是抗病蔬菜, 可以与茄子进行轮作。也可以利用夏季温室休闲季节, 种植速生蔬菜如菠菜、小白菜等诱集线虫, 收获时根内线虫被带出土壤, 可减轻对下茬作物的为害。

2) 清理棚室。茄子收获后一定要彻底清洁棚室, 集中烧毁或深埋病残体和残根。

3) 土壤处理。在高温农闲时节, 深翻表土30cm 以上, 大水漫灌或覆盖棚膜2~3周, 使土壤温度升高到 55 ℃以上, 利用光照对土壤消毒, 以杀死线虫。也可以把石灰氮与秸秆混合在一起, 盖严农膜,再灌水, 保持20天左右, 以杀死病菌和线虫。

4)化学防治。定植前选用克线丹(美国产)或线瘤神丹(10%灭线磷颗粒剂), 每667m2用 2~4 kg混细土均匀撒施, 然后进行深翻, 或者在定植沟、定植穴撒施。成株期发病用齐螨素或阿维菌素(1.8%或 2.0%)乳油2000倍液灌根, 每株300~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