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高产小麦的农艺节水措施有哪些环节? 小麦

高产小麦的农艺节水措施有哪些环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调整种植结构,培育节水高产品种

由于品种的差异,作物水分利用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玉米等碳4植物比小麦等碳3植物水分利用率高。因此要根据区域和种植区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对提高农田整体水分利用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利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技术培育节水高产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抗旱增产品种是现代作物育种的一个新方向,也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措施。

(2)农田覆盖

农田覆盖是一项人工调控土壤——作物间水分条件的栽培技术,是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农业措施之一。农田地膜覆盖阻断了土壤水分的垂直蒸发和乱流,使水分横向迁移,增大了水分蒸发的阻力,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覆膜的抑蒸保墒效应促进了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有效循环,增加了耕层土壤贮水量,加大作物利用深层水分,改善作物吸收水分条件。地膜覆盖不仅具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作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促进种子萌发,促进作物早出苗、出壮苗,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秸秆覆盖是一种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效益明显的节水技术,它能减少地表蒸发和降雨径流,提高耕层供水量,具有改土培肥,保持水土和节约灌溉用水的功能,增产效果明显。

(3)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施肥技术

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变大,能使雨水和地表径流水渗入土层中。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把入渗土壤中的水变成毛管水保存起来,以减少蒸发。因此,增施有机肥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增强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达到以肥调水、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效果。通过调节施肥水平也可以获得较大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通过以肥调水,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求以肥调水的最佳方案 ,在实践中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化学调控技术

保水剂拌种包衣:保水剂是一种高效吸水性树脂,能迅速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数百倍到千倍以上的水分,保水剂拌种包膜后,播入土中能很快吸收水分形成水分粘液保护膜,以这种有效水方式富集于种子周围,改善了种子萌发时的土壤水分微环境,扩大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降低土壤水分移向种子的传导阻力,对种子萌发和成苗十分有利。

抑制作物的奢侈蒸腾: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部分是由植株表面蒸腾作用消耗的,因而降低蒸腾耗水可改善作物的水分状况,是节水、防旱、抗旱的重要环节。“FA旱地龙”在多种作物上应用均具有抑制蒸腾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抗蒸腾剂,增产效果显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促进根系发达: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促进根系的生长的扩展,如用“奥普尔”进行拌种或适期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

(5)深耕中耕

深耕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厚度,增加土壤蓄水容量。深耕后底层土壤根系下扎,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增加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量。中耕松土,可抑制灌后、雨后土壤水分蒸发,促进灌溉水及降雨入渗与贮存,起到蓄水保墒效果,延长灌水间隔时间,减少灌水次数,不仅灌水定额减少,灌溉量也减少,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6)推进节水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是农业高效用水的基础,它针对农作物的生理特点,通过灌溉和农艺措施,调节土壤水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实施促、控结合,以获得最佳经济产量的灌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