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选择晴天收获,避免雨天收获。人工、机械起薯时要发力均匀,避免戳伤和损伤薯块。
2.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种薯、鲜食薯和加工薯)分别收获。
3.应去除薯块表面泥土,在粘土地或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生长的甘薯,采后应及时除泥;在沙质土壤生长的甘薯,抹去甘薯表面附带的泥土即可,要注意避免伤薯。
4.田间筛选,筛选种薯时,应剔除带病虫、腐烂、损伤、不完整、有裂皮、受冻、畸形及杂薯等;筛选鲜食薯和加工薯时,应剔除带病虫、腐烂、损伤、受冻及畸形薯等。筛选过程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转运次数。
5.收获后,应避免暴晒、雨淋和霜冻。
6.收获、运输工具、容器应进行消毒。可使用0.2%-1%的过氧乙酸或0.05%的二氧化氯稀溶液擦拭,或0.1g/m3-0.2g/m3的二氧化氯或6g/m3-10g/m3
的硫磺熏蒸等符合食品添加剂要求的化学方法,或采用热烫、紫外线或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1、薯窖消毒。用来贮藏的薯窖,应清扫干净,消毒,通常是用硫磺熏蒸消毒,按每平方米5-15克多点燃烧,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通风。
2、适时收获。甘薯易遭受冷害,须适时收获。适时收获的气温应是12-15℃,不能低于10℃。收获当天稍经晾晒就要装筐(箱)包装好入贮,不能在外过夜,以防夜间低温遭受冷害或淋雨,造成甘薯腐烂。
3、精选薯块。用来长期贮藏的甘薯,要严格选择,要把破伤、霜冻、水泡、有病虫害的薯块剔除去,选择大小适中、无伤、无病的优良薯块进行贮藏。为防止染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浸泡薯块3分钟,捞出晾干后入贮。
4、愈伤处理。具体做法是:采收后立即在温度为30-35℃、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处理4-6天,失水率2%-6%,这样可使甘薯被破坏的表面保护结构得以恢复。愈伤应在贮藏室或窖内进行,愈伤一旦完成即应改为正常贮藏的温湿度条件,以后不再搬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创伤。
5、注意方法。甘薯入窖容量不可超过2/3,留出空间,以利通风排湿,防止“闷窖”。贮期温度以10~ 14℃ 为宜,加强通风排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防冻、防闷、防烂。贮藏中如发现病薯应立即拣出,以防蔓延。 www
1、红薯最佳收获时期是在大气温度降至15摄氏度时,此时红薯已基本停止生长,即可进入收获期。如收获过早,温度偏高,收获后不能及时入窖,收获过晚,则易遭受夜间低温冻害,增加贮藏难度,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求轻挖、轻放,以免伤害薯块。?xml:namespace>
2、红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0-14摄氏度,温度过低,易遭受冷害,造成薯块腐烂,温度过高,薯块开始发热、发芽,加速薯块康心、黑斑病的发生。
3、湿度红薯贮藏的适宜湿度一般在85%左右,当湿度低于80%时,薯块水份开始向外蒸发,造成脱水、康心,品质下降;温度过高,如超过95%时,则薯块表皮病菌加速繁殖,易造成薯块变质,腐烂。
4、空气一般窖藏空气含氧量得达到4.5%以上,如含量过低,将导致薯块呼吸缺氧,轻则丧失发芽能力,重则造成闷窖,直至全窖腐烂。
上一篇: 怎样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下一篇: 满天星可以延长花期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