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豫谷18品种特点? 其他禾谷类

豫谷18品种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

1品种来源豫谷19,原区试代号安07-4117,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院以国家一级优质米豫谷1号作母本,以同为国家一级优质米、综合抗逆性较好的冀谷19作父本,于2005年在河南安阳进行有性杂交,后代选择利用动态育种技术,在海南、安阳交替系统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命名为豫谷19。2主要性状2.1特征特性豫谷19幼苗鞘浅紫色,生育期90 d,株高126.39 cm,在留苗60.0万株/hm2情况下,成穗率94.75%;纺锤型和棒型穗,松紧适中;穗长19.01 cm,单穗重18.67 g,穗粒重15.32 g;千粒重2.77 g;出谷率82.06%;出米率77.40%,褐谷黄米。豫谷19结实性好,后期不早衰,成熟时青枝绿叶,丰产性状优良。2.2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本院测产比较试验,产量为5 835.0 kg/hm2,比对照豫谷9号增产11.08%。

“豫谷18”2010年至2011年参加华北夏谷区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23点次全部增产,两年平均产量每亩359.91公斤,比对照品种“冀谷19”增产14.88%。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每亩339.38公斤,比对照品种“冀谷19”增产17.32%,其增产幅度及稳产性能是多年来少见的。

豫谷18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杂交方法从"豫谷1号×保282"中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398.7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88%,居2010~2011年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23点次区域试验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1.29%~47.24%,增产点率为100%。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