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投喂。科学投喂是搞好饲料投喂的关键。 一是驯化投喂。投喂配合饲料时,在投饵前5 分钟用同一频率的音响(如敲击饲料桶的声 音)对鱼类进行驯化,时间一般5~10 天。驯化方法是:先停食一天。然后在第2 天喂食,先 将一瓢颗粒饲料慢慢地呈扇形撒放水中,力求饲料同时到达水面,分布范围要小,第2 次以 同样的方法投料,两次投料时间相隔5 分钟左右,保持此频率不变,驯化1.5 小时。第3 天 重复头一天的动作,驯化1 小时。第4 天以后每天保持1 小时的驯化时间,直到吃食性鱼类 全部上浮到水面抢食,饲料在水表层20cm 的深度内全部吃完并养成在水面争食的习惯为止。 在驯化投喂过程中,注意掌握好“慢-快-慢”的节奏和“少一多一少”的投喂量,一般连 续驯化10 天左右便可进行正常投喂。 二是“四定”投饵。定点,一般选在饵料台上进行投喂。最好在池塘中间离池埂 3~4m 处搭设好饵料台,一般每亩池塘搭建1~2 个,以便定点投喂。定时,选择每天溶氧较高的时 段,根据水温情况定时投喂,当水温在20℃以下时,每天投喂1 次,时间在上午9 时或下午 4 时;当水温在20~25℃时,每天投喂两次,在上午8 时及下午5 时;当水温在25~30℃时, 每天投喂3 次,分别在上午8 时、下午2 时和6 时;当水温在30℃以上时,每天投喂1 次, 选在上午9 时。定量,按饲料使用说明,根据池塘条件及鱼类品种、规格、重量等确定日投 喂量,每次投饵以80~85%的鱼群食后游走为准。四是定质,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最 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也是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对于同一种鱼类,蛋白质含量高的 饲料可适当减少投喂量,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饲料就应增加投喂量。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 料,其中各种成分的含量都能满足鱼类生长之需,且要求配方科学,配比合理,质量过硬。
1、选择优质饲料
投喂高质量稳定性好的配合饲料,不投劣质和冰鲜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满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粗纤维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需要。特别注重蛋白质营养,对于配合饲料来说,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也是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质营养。
2、 合理投饲
旱灾未解除前,减少投喂量,加强有氧投喂策略,干旱期间的日投喂量应为正常投喂的70%-80%左右;调整投喂技术,做到早晚各投喂一次,并采用8分饱食投喂方法,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因饲料浪费造成水质污染,保持水质清洁;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残饵,保持养殖水体环境良好。
3、加强饲养管理
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要坚持“看水温、看水质、看大气、看摄食”的“四看”投饵方法,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掌握投喂标准,高温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2%~4%,但应防止剩料。
二是区别养殖种类。 合理放养密度,不同种类的鱼,在干旱期间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喂量与投饵料品种也应有区别。
三是把握吃食时间。干旱期间原则上以喂七成饱为佳。选择定点投喂观察,一般以投喂后1小时~2小时吃食情况而定。1小时内吃完表明要加料,2小时还没吃完,要适当减量。如果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投喂,鱼类吃食时间突然减短至2小时,说明鱼体已增重,应调整投喂标准。
四是观看池塘水色。一般肥水呈油绿色或黄褐色,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渐浓。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进行正常投喂;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水质太瘦应增加投饲量;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投饵。水质偏酸(pH值在6 . 5以下)应酌量少投饲, 同时每亩水面用2 0 千克生石灰化水全塘泼洒, 将偏酸水质调到微碱性(pH值在7以上)。
五是注意合理操作。投喂注意不可将饲料一次性倒入池中,以免营养成分溶解散失而造成浪费或败坏水质。投喂饲料及驯化时应把握“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投喂量,少量多次,以提高投喂效果。在阴天及梅雨季节等低溶氧时期尽量少投喂或不投喂,以防止泛塘或浪费饲料。
六是注意天气变化。鱼类饲料投喂也应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在鱼类生长期内天气正常,每日投喂两次,一般是上午8-9时, 下午4-5时各投喂一次;天气晴好,应多投饲,阴雨天少投,大暴雨时不投,天气闷热、气压低及雷电大雨时不投。
七是加强巡塘,观察鱼体生长情况。在每天早晚巡塘时, 要仔细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如有轻微浮头,应减少投饲量;如严重浮头,应停止投喂并及时采取加注新水和增氧措施。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调整投饲数量,发现鱼类生长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格或则个体悬殊较大,应及时调整增加投喂量,补充营养确保其正常生长。
1、选择优质饲料
投喂高质量稳定性好的配合饲料,不投劣质和冰鲜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满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粗纤维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需要。特别注重蛋白质营养,对于配合饲料来说,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也是鱼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适当投喂精料,增加蛋白质营养。
2、 合理投饲
旱灾未解除前,减少投喂量,加强有氧投喂策略,干旱期间的日投喂量应为正常投喂的70%-80%左右;调整投喂技术,做到早晚各投喂一次,并采用8分饱食投喂方法,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因饲料浪费造成水质污染,保持水质清洁;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残饵,保持养殖水体环境良好。
3、加强饲养管理
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要坚持“看水温、看水质、看大气、看摄食”的“四看”投饵方法,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掌握投喂标准,高温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2%~4%,但应防止剩料。
二是区别养殖种类。 合理放养密度,不同种类的鱼,在干旱期间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喂量与投饵料品种也应有区别。
三是把握吃食时间。干旱期间原则上以喂七成饱为佳。选择定点投喂观察,一般以投喂后1小时~2小时吃食情况而定。1小时内吃完表明要加料,2小时还没吃完,要适当减量。如果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投喂,鱼类吃食时间突然减短至2小时,说明鱼体已增重,应调整投喂标准。
四是观看池塘水色。一般肥水呈油绿色或黄褐色,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渐浓。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进行正常投喂;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水质太瘦应增加投饲量;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投饵。水质偏酸(pH值在6 . 5以下)应酌量少投饲, 同时每亩水面用2 0 千克生石灰化水全塘泼洒, 将偏酸水质调到微碱性(pH值在7以上)。
五是注意合理操作。投喂注意不可将饲料一次性倒入池中,以免营养成分溶解散失而造成浪费或败坏水质。投喂饲料及驯化时应把握“慢-快-慢”的节奏和“少-多-少”的投喂量,少量多次,以提高投喂效果。在阴天及梅雨季节等低溶氧时期尽量少投喂或不投喂,以防止泛塘或浪费饲料。
六是注意天气变化。鱼类饲料投喂也应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在鱼类生长期内天气正常,每日投喂两次,一般是上午8-9时, 下午4-5时各投喂一次;天气晴好,应多投饲,阴雨天少投,大暴雨时不投,天气闷热、气压低及雷电大雨时不投。
七是加强巡塘,观察鱼体生长情况。在每天早晚巡塘时, 要仔细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如有轻微浮头,应减少投饲量;如严重浮头,应停止投喂并及时采取加注新水和增氧措施。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调整投饲数量,发现鱼类生长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格或则个体悬殊较大,应及时调整增加投喂量,补充营养确保其正常生长。
上一篇: 花生高产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 苹果树有虫掉叶,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