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后便秘
1.1 症状
母猪产后出现食欲不振, 排便困难, 大便干燥, 按压时易变形。 随着排便时间延长, 出现痛苦不安的表现, 常在圈内来回走动。 母猪便秘发生于生产前后的 7d 左右, 若不及时处理, 会进入病理状态 。
1.2 病因
这种症状一方面是由于母猪配种后运动受限, 采食量降低, 导致母猪吸收功能减弱, 肠管机能也随之降低, 肠内容物干燥, 从而引发便秘等情况; 另一方面是由于胎儿在临产前体积增长较快, 加大了对直肠壁的压迫, 直肠蠕动减少,粪便因在直肠中停留时间过导致过度吸收水分, 从而引发消化不良或便秘等情况。
1.3 防治
根据母猪生产前后生理特点,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以 0.2%比例添加 “母源康” 这类活菌微生态制剂, 全程使用; 让妊娠母猪在空圈中活动, 合理补充青绿饲料或氨基酸、 维生素。 按季节补充营养, 夏季可添加 0.001~0.015% 的维生素 C以及 0.5% 的碳酸氢钠到饲料中, 既降温解暑, 又能增强母猪食欲, 有效降低便秘发生率, 冬天视情况用量减半。
2 产后子宫脱出
2.1 症状
该症状常发生在母猪产后数小时内, 母猪出现不安、 反应迟钝, 并伴随努责甩尾情况, 子宫向外翻出, 子宫粘膜逐渐因淤血由粉红色变成暗红、 紫黑色。
2.2 病因
这种症状主要由两种情况引发, 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导致母猪营养不良, 未进行适当运动, 体质虚弱; 二是在助产过程中出现产道干燥、 强拉胎儿的不当行为。
2.3 防治
要防止子宫脱落发生, 就要多注重母猪的运动和钙质的补充。 一经发现子宫脱出应及时进行整复治疗, 按照脱出情况不同, 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子宫部分脱出情况的治疗: 先将手和手臂清洗消毒后涂上润滑剂; 然后将手伸进阴道, 使母猪保持前高后低姿势, 谨慎推压子宫角; 最后, 若无法完全矫正子宫, 可用 500~1000ml 的生理盐水或 0.1% 高锰酸钾注入子宫腔, 借助液压进行复原。 子宫全脱情况的治疗: 及时给母猪静脉注射 1~2L 生理盐水, 并除去粘膜上的附着粪便, 进行子宫局部处理; 然后对子宫出现的捻转、 裂伤进行结扎, 出现严重水肿时, 应用 3% 明矾水洗涤后, 再进行整复治疗; 最后用粗丝线缝合阴门, 防止二次脱出, 为保证不被感染, 术后应注射抗菌药物 2~3d 。
3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
3.1 症状
该症状常出现在产后 1~2d 内, 24~48h 内, 临床表现为母猪乳房干瘪、 松弛, 乳汁稀薄如水, 母猪拒绝哺乳的症状。 另外母猪还会出现精神沉郁、 厌食、 便秘等情况。 在仔猪身上表现为吮乳次数增加、 时间延长, 因饥饿发出尖叫声。 病程稍长, 仔猪出现体质衰弱, 皮毛粗乱, 生长迟缓,重者出现拉稀脱水等情况。
3.2 病因
这种疾病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母猪妊娠期间饲养管理不当, 导致乳腺发育不良; 二是母猪生产过程中, 由于抵抗力差, 产圈不洁等问题, 引起乳房炎等炎症; 三是母猪年老体衰或过度肥胖。 导致生理机能减退, 内分泌失调。
3.3 防治
这类疾病产生原因较多, 需从多个方面进行防治。加强饲养管理, 既要避免后备母猪早配, 妊娠母猪过肥, 又要加强母猪运动, 搞好产圈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保持产圈室温稳定, 一定程度上预防蓝耳病和传染性胃肠炎。在产前一周, 对乳房发育不良的后备临产母猪肌注 10ml的亚硒酸钠维生素 E , 产后肌注 3~4ml 催产素。采用配方输液的方式对母猪产出一头仔猪后进行辅助保健及预防, 利于子宫恢复。 先输一瓶糖盐水 500ml+ 牲力源30ml+ 鱼腥草 20ml 。 再输一瓶糖盐水 500ml+ 佐特星 30ml+ 肌苷 4ml+ 辅酶 A200IU 。
上一篇: 如何防治鸡曲霉菌病?
下一篇: 五月份蔬菜生产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