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怎样鉴别化肥的真假? 其他

怎样鉴别化肥的真假?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包装鉴别法。

1、检查标志: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标志。如果没有上述标志或标志不完整,则可能是假冒或劣质化肥。

  2、检查包装袋封口: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二、形状、颜色鉴别法。

  尿素: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无粉末或少有粉末。

  硫酸铵:为白色晶体。

  氯化铵: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碳酸氢铵:呈白色或其他染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结晶。也有个别厂家生产大颗粒扁球状碳酸氢铵。

  过磷酸钙:为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

  重过磷酸钙:为深灰色、灰白色颗粒或粉末。

  硫酸钾:为白色晶体或粉末。

  氯化钾:为白色或淡红色颗粒。

  三、气味鉴别法。如果有强烈刺鼻氨味的液体是氨水;有明显刺鼻氨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如果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酸味,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的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尤其是水稻秧池不能用。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化肥虽是真的,但含量很低,如劣质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低于8%(最低标准应达12%)。这些化肥属劣质化肥,肥效不大,购买时应请专业人员鉴定。

化肥是以矿物质、水、空气为原料,经化学或机械方法加工,可以为农作物提供一定量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物质。这些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锌、硼、锰、铁、铜等。
在农作物增产的各因素中,化肥所起的作用约占40~60%,我国从1981~1990年经过长期试验,每公斤化肥可增产粮食3~4公斤。实践证明,合格有化肥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效益,而劣质、假冒化肥将确实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因此,鉴别假冒化肥十分重要。
1、检查包装:外包装为编织袋,内包装为塑料袋,包装袋为机器缝合,缝口应整齐一致。国家规定包装袋上应标明(1)肥料名称及商标;(2)肥料规格、等级和净含量;(3)养分含量;(4)其它添加物含量;(5)生产许可证编号;(6)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7)生产日期或批号;(8)肥料标准;(9)警示说明,每批出厂的产品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
2、外观检验:化肥绝大多数为固体,只有氨水、液体铵是液体。可以观察化肥颜色及结晶形状,如氮肥、钾肥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硝酸铵、碳酸氢铵吸湿性强,容易结块,磷肥呈粉末状。
当化肥呈现融化瘫软,由结晶体变成了粉末状,可能是由于过水或淋湿;化肥呈现坚硬大块,或色泽变黄、发黑,则是存放日久,有失效的可能。
3、检验溶解情况:除磷肥和某些含磷的复混肥以外,大部分化肥是可以溶于水的。各种肥料在20℃100克水中可溶解的重量为:尿素105克、氯化钾34克、硝酸铵188克、硫酸铵75克、硫酸钾11克、磷酸二氢钾33克、氯化铵37克、碳酸氢铵20克。在溶解度范围内能够完全溶解的化肥才是优质肥料。
4、检验肥料溶解的酸碱度:大部分化肥溶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只有碳酸氢铵、氨水、液铵、钙镁磷肥溶液呈碱性反应。过磷酸钙中含有5%的游离酸,尽管过磷酸钙不溶于水,但过磷酸钙加水后的上清液呈强酸性反应,用废渣等假冒过磷酸钙,加水后的上清液多呈强碱性反应。
5、烧灼试验:将少许化肥放在铁片上加热烧灼。尿素:很易挥发,加热时有少许白烟,并有氨味产生。
氯化铵:加热挥发,有少许白烟,有氨味,在溶融过程中呈黄色。硫酸铵:与尿素、氯化铵相比,溶化较慢,加热后也产生少许白烟,并有氨味。由于钠在燃烧时发出特殊白黄色亮光,所以烧灼氯化钠可以产生白黄色亮光,也可作为化肥中是否掺入食盐的检验方法之一。在作烧灼试验时应特别注意安全。硝酸盐(如硝酸钠、硝酸钾等)受热有爆炸危险,所以作烧灼试验时,取样量一定要小(绿豆大小足够了),人不能距烧灼物太近,以免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