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昼夜温差增大,为提高蛋鸡产量,生产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工补光。光照直接影响鸡的性成熟、排卵与产蛋。秋季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需要补充人工光照,维持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总和为16-16.5小时。
2.调控温度。秋季昼夜温差增大,要注意合理调节温度,尽量减少外界气温突然变化对母鸡的影响。深秋时节气温明显下降,开放式鸡舍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气温低时关闭窗户,严防凉风侵袭。另外,秋季雨水多、湿度大,舍内空气潮湿、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诱发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应该在中午温度较高时通风换气,同时谨防饲料霉变。
3.淘汰低产鸡。根据春、夏两季的产蛋情况及时将鸡群中的低产鸡、停产鸡、体弱鸡、软脚鸡以及有严重恶癖、产蛋期短、体重不标准(包括体重过大或过小)、有病但无治疗价值的鸡淘汰掉,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对于准备淘汰的蛋鸡,应及时挑选出来单独饲养,每天保持16小时以上的光照,使之推迟换羽,延长产蛋期。
4.适时驱虫。蛋鸡易患寄生虫病,造成机体消瘦、产蛋率下降。秋季,新鸡处于开产期,老鸡处于换羽期,正是驱虫的最佳时期,可在每公斤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盐酸左旋咪唑20克,让鸡自由采食或饮用,每日2-3次,连喂3-5日,或按每公斤体重0.2-0.25克的用量将驱蛔灵拌在料内或直接投喂。驱虫期间要及时清除鸡粪,同时对鸡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答:
(一)做好初产日龄的控制 采用性成熟期断食法,对推迟育成鸡初产日龄,改善产蛋性能,使鸡群高产稳产都有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从鸡群产蛋率达到5%开始,断食8-10天。
(二)分阶段饲养不可忽视 把商品蛋鸡的产蛋期分为三段,各阶段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以满足其产蛋需要。产蛋前期,即从开产到产蛋高峰,产蛋率大于80%以上,这一时期日粮中蛋白质、钙等营养含量应随鸡群产蛋率的增长而增加;产蛋中期,即产蛋高峰过后的一段时期,产蛋率在65%-80%;产蛋后期,产蛋率小于65%,后两阶段日粮中蛋白质、钙、磷等含量随鸡群产蛋率的下降而减少。
(三)科学的饲喂时间及次数 为保持鸡群旺盛的食欲,每天必须有一定的定槽时间,以免饲料长期在料槽内存放,使鸡产生厌食和挑食的恶习。
(四)适量喂些保健砂 无论是种鸡还是商品蛋鸡,都要经常补饲砂粒,尤其对笼养鸡更为重要。砂粒的大小要适中,以直径4-5毫米为宜。喂法是:散养鸡可放置砂槽,笼养鸡可按0.5%的比例混在饲料里喂给。
(五)饮水要及时 鸡群断水24小时,产蛋量减少30%,需25-30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鸡群断水36小时,产蛋量不能恢复至原来的水平,断水36小时以上,将会有部分鸡停止产蛋,导致换羽。因此必须及时供应充足的饮水。
上一篇: 蝴蝶兰软腐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