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包括? 马铃薯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包括?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查苗补苗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钭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中耕培土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追肥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防治病虫害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马 铃 薯 病 害

1马铃薯晚疫病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用无病种薯;三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马铃薯苗期和开花初期喷1000倍植物动力2003可明显减轻病害的为害。总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预防,消灭中心病株,加强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2马铃薯早疫病 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二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根据发病情况5~7天喷洒一次,共喷3~4次进行防治。

3马铃薯环腐病 环腐病主要是种薯带菌传播,带菌种薯是初侵染来源,切块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实验表明,一般切一刀病薯可传染 20个以上的健康薯,最多可以传到60个,经田间调查,发病株率可达到68.97%。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马铃薯黑胫病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三是主要采取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防治原则。发病防治方法同环腐病。

5马铃薯病毒病 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剂,只能从农业技术上加以防止。选用脱毒种薯。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素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乐果乳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马 铃 薯 虫 害

1地下害虫 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每亩用50%辛硫磷乳剂400~500g,3%辛硫磷颗粒1.5~2㎏,拌在50㎏细土或沙里,于伏、秋耕时或播前施入犁沟内,打耱或播种复土。在成虫盛发期,对害虫集中的作物或树上,喷施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防治。

2蚜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0.3%苦参素杀虫剂1000倍液,或烟碱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

3马铃薯瓢虫 幼虫分散前,喷洒2.5%功夫3000~4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