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旱育秧管理过程中,如有不慎易出现死苗现象。我们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常见的六种死苗类型及其预防对策:
一、烂根型 播种后不出苗或出苗后生长不正常,胚根枯萎腐烂,揭开地膜有明显的氨气味或发酵味。主要原因是施底肥不匀或有机肥未腐熟造成烧苗、死苗。防治方法是苗床必须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且土肥要拌匀。
二、高温烧苗型 出苗后叶片出现灼伤失绿,严重时谷芽干枯死亡,而地下部分生长正常。主要原因是膜内温度过高引起高温烧苗。可采用膜上覆盖草帘遮阳或在膜下铺一薄层秸秆降温的方法防止高温烧苗。
三、枯萎型 一般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发生。起初秧苗叶片变黄,以后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死亡,且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虫。主要原因是由于床址选择不当,土壤结构差造成的干枯死苗。预防对策是应选好床址,增施腐熟有机肥,加深耕作层;盐碱地则应进行调酸处理。
四、青枯死苗型 揭膜后2~3天易出现。表现为中午秧苗叶片卷成针筒状,2~3天后死亡,死苗叶色呈深绿色。主要原因是揭摸不当,空气湿度剧降,叶面蒸腾迅速,秧苗叶片因失水而枯死。预防对策是:应掌握在秧苗现青、第1片叶展平时进行揭膜,而且要做到阴雨天上午揭、晴天傍晚揭,揭膜后应及时喷水。
五、病害死苗型 恶苗病造成秧苗高而细弱,叶色黄绿;绵腐病在种子上产生白色绵毛状物,造成秧苗茎基部呈褐色,最后都会使秧苗枯死。这是由于种子带菌,当膜内温度达到30~35℃适宜病菌为害时造成死苗。防治方法是用浸种灵或施保克浸种,不催芽露白即播种,并控制膜内温度在30℃以下。
一是调酸,推广应用壮秧剂,二是注意通风练苗,提高秧苗素质,三是遇降温天气灌水调温防止温差过大,
上一篇: 燃油消耗率是指发动机发出多少功率,运转多少时间所消耗的燃油量?
下一篇: 如何维护拖拉机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