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辣椒 > 辣椒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吗?为什么? 辣椒

辣椒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吗?为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主要发生在苗期。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土温较低(低于15~16℃)时发病迅速,土壤湿度高,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病。在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由于营养供应紧张,造成抗病力减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而苗床保温不好,会突发此病。猝倒病多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前发生,3片真叶后发病较少。

倒病:通常苗床中因高湿、低温、弱光、土质黏重不透气或施用未经腐熟的肥料引起的,表现子叶期幼茎基部溢缩成细线状,病部组织腐烂凹陷,幼苗叶片还没凋萎即成片倒伏,发展很快成片死苗,苗床高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施少量草木灰。晴天喷施75%白菌清600倍,64%杀毒矾500倍,70%代森锰锌500倍。

是在苗期。

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
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色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状。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