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山鸡中雏的饲养管理技术?

山鸡中雏的饲养管理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中雉的饲养管理 1.科学饲喂 随着消化机能的完善和食欲的增强,中雉觅食能力和采食饲 料的种类都比雏雉增强和增多,基本属杂食禽类,一般家禽能吃 的它都能吃,植物的种子、蔬菜、嫩草及虫卵等它都喜食。规模 化饲养应按照这一阶段的营养标准配制出营养均衡的全价料饲 喂,也可用肉中鸡料加入少许鱼粉或酵母粉直接饲喂;农家小规 更多山鸡资料书: /d-109824.html&forward=2 模的饲养还可以直接用稻谷、麦粒、碎玉米、碎黄豆、碎蚕豆等 农副产品进行饲喂,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同时必 须要有3 种或3 种以上的农副产品混合饲喂,并且事先参照营养 标准制定出合理的比例,还要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肉用 雉,每天应投喂少量小鱼、虾、蚯蚓或螺蛳等动物性饲料,以提 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加快中雉的生长,从而使其提早上市。一 般肉用雉100 日龄左右即可上市。 七彩山鸡的嗉囊小,容纳食物少,中雉仍然要求少喂多餐, 切忌饲喂时间间隔过短或过长,投喂量过大或过小,防止雉鸡忽 饱忽饿。一般每只雉鸡每天需标准配合饲料 45~80 克,每天分 3~4 次喂。同时搭配20%~30%青饲料,每天分1~2 次喂。每 天的饲喂次数可随着 Et 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每天总次数不 能少于3 次。

2.把握密度,合理分群 雏雉转入中雉舍后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 10 只为宜,2 月龄 降为8 只,3 月龄降为5 只。如果计入运动场的面积,则每平方 米为 3.5~5 只,雉鸡群以 200 只以内为宜。11 周龄时,疏散 密度,每平方米3~4 只,计人运动场则为1.4~2.5 只,并按 更多山鸡资料书: /d-109824.html&forward=2 雄、雌分别组群饲养,每群100~150 只。由于中雉生长速度快, 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出现大小强弱不均的现象,在采食时强雉吃得 快而多。而弱雉吃的少,甚至强雉会将弱雉啄伤、啄死。所以在 饲养中雉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分群,及时把弱雉挑选出 来加强饲养。由于雄雉体格大而壮,与雌雉差别大,所以七彩山 鸡多雌雄分开饲养。 刚转入育成网舍的雉鸡常聚挤在墙角下,特别是晚间气温低 的情况下,雉鸡常聚堆取暖。为避免压死雉鸡,在铺垫褥草时, 应顺墙角下铺成坡形,坡度 30。左右,并将垫草踩实,这样使 雉鸡钻不到草底下,在垫草上又站立不稳,挤靠取暖时不易成堆。 同时,在转群后 2~3 天内,夜班人员要经常巡视,发现聚堆要 及时赶开。 3.选育后备种雉,进行限制饲喂 种用雉一般在 3 月龄的中雉中进行初选,建立后备种雉群。 对公雉要求体型大、体质健壮、雄性强、羽毛丰满、羽色鲜艳; 对雌雉则要求体型适中、发育良好、胸宽深、腹大柔软、颈和腿 粗壮而短、羽毛紧凑,两趾骨之间和胸骨末端与耻骨之间距离较 宽,肛门松弛。后备种雉的限制饲喂一般从质量人手,即按前面 所述适当降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也可通过适当减少精料的用量 来增加青饲料的比例。饲喂不宜过饱,避免长得过肥而降低繁殖 性能,如公雉交配能力降低,母雉产蛋期推迟难产等现象。 更多山鸡资料书: /d-109824.html&forward=2 4.设臵栖架和沙池 设臵栖架和沙池是为了有效地利 用空间,扩大七彩山鸡的活 动范围,满足其飞翔的习性。转入中雉舍后,就应在中雉舍内外 设臵栖架,一般室内设臵2 组,室外网内设臵2 组,栖架按照有 关要求制作,每组长3 米。为了供中雉沙浴和觅食,在网栏内应 要设臵沙池。沙池一般大小为 2 米×5 米,沙的厚度为 5~8 厘 米,也可将网栏的整个地面全部铺上3~5 厘米厚的细沙。如果 室外没有网栏,可在室内分散地设臵若干个小沙池,或在整个地 面铺上细沙。 5.保持安定的生活环境 中雉和雏雉一样,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饲养员进出要谨慎, 推关门动作要轻,衣着鞋帽要相对稳定,以长期着灰白色衣服为 好,外人不得进出舍或在附近走动,不可喧哗或制造异常声音, 雉舍周围最好没有声源。为了稳妥起见,防止环境突变而引起扑 飞,导致撞伤、撞死,可将其主翼羽每隔2 根剪掉3 根,以适当 减弱其飞翔能力。 6.温度和湿度 育成期雉鸡在 30~60 日龄,虽已脱温,但若环境温度低于 17"{2,仍不能适应,需要加温,尤其是在阴雨天等;如温度高 于18"{2,则不必供暖加温。保持相对湿度在50%~55%。 更多山鸡资料书: /d-109824.html&forward=2 7.防止啄癖 中雉食欲旺盛,好斗性强,最易发生啄羽、啄肛,所以需要 进行第2 次断喙和加强饲养管理。第2 次断喙一般在50~50 日 龄进行,方法同于第1 次。如果第2 次断喙后,喙又长长,应及 时再次进行断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