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的发病症状分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症状:潜伏期平均为6~8天,体温升高至41℃~42℃,2~5天后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唇、鼻、颊、四肢等处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点,随后在腹股沟、腋下和会阴等部位,甚至全身,出现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后丘疹增大,变成灰白或淡红色隆起的结节。结节数天后形成水泡,水泡内的液体起初像淋巴液,后期变成脓性的形成脓疱。非典型症状:仅表现轻微症状,不出现或出现少量痘疹,或痘疹呈现硬结状,几天内干燥脱落,不形成水泡和脓疱,呈良性。
潜伏期5~6天,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的小丘疹、质地坚硬,以后扩大成为顶端扁平的水疱、能发展成出血性大疱或脓疱,中央可有脐凹,大小为3~5cm。在24~48小时内疱破表面覆盖厚的淡褐色焦痂,痂四周有较特殊的灰白色或紫红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变成乳头瘤样结节。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病程一般为3周,也可长达5~6周,获得永久性免疫。皮疹数目不多,为单个或数个,好发于手指、前臂及面等暴露部位。除了局部有轻微肿痛外,无全身症状或仅有微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些人在发病后2周,于躯干部出现一过性斑丘疹,亦可在四肢伸侧出现多形红斑样皮疹。
上一篇: 蔬菜对光照怎样要求?
下一篇: 怎样正确使用芽孢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