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失败:1、疫苗质量:注射疫苗是预防疫病流行最科学有效的手段。疫苗质量决定免疫的成败。疫苗中抗原浓度不足、使用过期失效的疫苗等,都会严重影响疫苗的作用。2、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畜禽疾病传染的特点而制定的,畜禽免疫一定要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同时加强消毒、驱虫,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切断传染途径。有的养殖户图省事,不按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注射,以致某种疫苗漏防、漏注,造成免疫失败。3、操作规程:不符合疫苗注射操作规程导致免疫失败,比如:疫苗保存不当,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疫苗,注射疫苗时既不更换针头,也不严格消毒等。4免疫抑制:不按规定接种疫苗,比如同时注射两种疫苗产生相互抑制。另外,某些疾病也会导致免疫抑制,致使免疫失败。
二、诊断不准确,治疗不恰当:1、非典型病例增多:近年来,非典型病例不断增多,使畜禽发病症状更加复杂多变,给诊断造成了极大困难,导致治疗不恰当。2、混合感染病例增多:近年来,混合感染的病例显著增多,不仅使诊断复杂化,也增加了防治难度。3、治疗不彻底:有病原体导致的畜禽疾病均有潜伏期和发病过程,见好就收的给药方式只能杀灭部分病原体或仅仅抑制病原体的活性,待药物作用时间一过,病原体便大量繁殖,畜禽会重新发病或继发感染新的疾病,使疾病更加难以控制。4、盲目联合用药:有些养殖户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上随意搭配用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可能因为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还可能使病原微生物产生变异,导致畜禽产生抗药性。
三、 环境因素及饲养管理不善:随着养殖数量和密度的增加使环境和空气质量下降,导致畜禽疾病发生的概率增大。某些传染病传播速度也随之加快,加之有些人为的污染(如农药残留、空气污染)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另外,饲养管理不科学,日粮配比不按生长周期制定,圈舍卫生状况差,不定期进行消毒等均可影响畜体的健康状况,使之抵抗力下降,为疾病的入侵打开门户。
四、防疫监管不力:农村散养畜禽防疫不到位,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环节中运载工具消毒不严格以及不法商贩购销病死动物,都是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隐患。
上一篇: 诺卡氏菌能引发乌鱼烂身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