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长丫子怎么办 玉米

玉米长丫子怎么办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长丫子怎么办?

玉米丫子也叫分蘖,分蘖是几乎所有禾本科作物都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引起玉米分蘖的原因有可能是天气、水肥以及品种。
作为大田粒用玉米生产,田间出现分蘖后应该尽早拔除,拔除分蘖的时间越早越好,以减少分蘖对植株体内养分的损耗和对生长造成的影响。拔除分蘖的时间以晴天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为宜,以便使拔除分蘖以后形成的伤口能够尽快愈合,减少病害侵染和虫害为害的机会。

长丫子学名叫分蘖,通俗的说法就是长丫子。玉米分蘖有几种因素,首先是跟品种有关,有的品种爱长,有的品种就比较容易出现分蘖。其次是和气候有关,春季温度偏低的时候,主茎生长受到抑制长得慢,侧枝分蘖就容易发生。再次跟密度有关,密度比较稀,靠边行地头的地方以及肥力较好的地容易出现分蘖。主茎生长加快之后,它的分蘖就受到抑制了,等到后期主茎果穗灌浆之后,分蘖的营养反过来还有可能转运到主茎上来。有好多实验证明,长分蘖苗的主茎果穗,不会因为分蘖就减产,反而那棵还可能是壮苗,比一般的果穗要大呢。

普通大田玉米一般不用摘去,一个是没必要,第二是费人工,但有两种例外。

  一个是鲜食玉米,比如说甜玉米,它有时候不是分蘖,而是多穗,最上边一个穗,下边有好多穗,外观上看和分蘖差不多,这时候要花人工去摘掉,主要是为了保障第一穗的商品性。另一个是制种田。分蘖后期结穗或受粉,会影响整体的制种质量,因此制种田里长得比较大的分蘖一定要摘去,比较小的也不用去管它。

无论是东北还是黄淮海都有分蘖,但实际上是春播玉米多,夏播玉米少。夏播玉米出苗后温度比较高,主茎长得就很快,顶端优势很强,分蘖就没有时间长或长不起来。东北的春玉米,如果前期气温比较低,主茎生长缓慢,分蘖就开始生长,所以说东北的春玉米区比黄淮海的夏玉米多。此外,盖地膜的地块分蘖也要多一些,主要是以为内盖地膜的地表温度比较高,地表的叶芽就容易活动。


~玉米分蘖(俗称丫子)
1、症状:出苗至拔节阶段,玉米植株基部节上的腋芽长出多个侧枝,称为分蘖,俗称分叉。
2、原因:
a、品种特性。不同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分蘖特性。
b、苗期高温、干旱影响。玉米生长期严重干旱,造成主茎上部生长发育障碍,往往就会出现分蘖现象。
c、密度的影响。种植密度过小,个体发育过于充分,容易发生分蘖,合理的群体密度有利于控制分蘖的发生。
d、土壤肥力。土壤肥力越高,分蘖会多一些。土壤缺硼易导致玉米生长点死亡而形成分蘖。
e、病害的影响。玉米遭受某些病害,如感染粗缩病、霜霉病,会发生分蘖现象。苗后除草剂产生的药害也易形成过多分蘖。
f、化控剂药害。化控制剂喷施浓度过大,造成对植株顶端生长点的抑制,顶端生长优势减弱,促使分蘖多发。
3. 预防及处理
a、前期合理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b、合理密植:按照品种要求的密度播种和留苗。
c、科学使用化控剂:按照当地农艺技术员的指导,使用化控剂。不能重喷或多喷。
d、,玉米出现分蘖对玉米产量有些影响,因此掰掉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