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什么是花生控制下针(AnM)的A环节? 花生

什么是花生控制下针(AnM)的A环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引升子叶节出土的意义花生子叶不出土或半出土,也有 出土的,但是子叶节总是留在土内,这是由花生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引升子叶节出土,完全避免了由于上述特性所造成的不利于花 生发挥固有生产力的情况。其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
① 避免子叶节分枝由土内伸出子叶节分枝是花生结果的主要部位,尤其是子叶节分枝的基部,主要是基部10厘米内的各节和这些节上长出的分枝基部一段。子叶节出土,子叶节分枝一生出 便暴露在自然光照下,由于较强的光照对节间伸长的抑制作用,基 部节间缩短、粗壮,10厘米内的节数增多。花生茎基部10厘米内的节数多少和产量高低成正相关,节数多时产量就高。子叶节出 土,完全避免了分枝由土内伸长,有利于形成壮苗。
② 消除了“地下花”由于常规法子叶节不出土,再加上开 花前后中耕壅土,茎基部数节常被埋入土内。这些埋在土里的节上生的花,就在土内成熟,但不能正常开花授粉,形成“地下花”。地下花结实率低,结的果多为单仁果,影响花生固有生产潜力的发挥。子叶节出土,所有茎节均在地上。
③ 减少损产果的数量子叶节不出土,不但基部早期开的花 下针结实早,就是节位高些的,下针距离短,也易于入土结实。早期花结的果到收获时已经成熟过头变质成为“伏果”,或者成了发 芽果,已经形成的产量又被报废成损产果。结果迟的收获时还是嫩 果,晒干后成了秕果。实际收获的只有其应有产量的一部分。传统栽培法收获期常见每穴花生有2-3个甚至5-6个损产果,嫩果比 重也大,花生的生产力显然未能充分发挥。子叶节出土,加大了早 期花下针的距离,推迟了入土结实时间,可减少收获时损产果的发生。采用传统栽培法,于基本齐苗时清棵,将子叶节周围的土扒 开,使子叶节分枝可以顺利伸出。由于清棵时基部节间已开始延 长,缩短基部节间长度的作用较少,而且子叶节不能升高,随着开花前后中耕拥土,地下花和损产果仍将发生,清棵并不能从根本上 消除子叶节不出土所产生的不利于发挥花生本身生产力的影响。
(2) 引升子叶节出土的方法花生出苗过程中顶裂表土,裂缝 透光,使花生芽苗在土内曝光后,下胚轴停止伸长,是子叶节不出土的根本原因。如果延迟其曝光,下胚轴就可继续伸长,提升子叶节位。
花生如果是露地起垄种植的,将播种后抹平垄顶改为覆土使成 尖形顶的胖垄;如果是平种,则在播种后将播种行扶成小垄状。种子距垄顶8-10厘米,当花生苗的下胚轴伸长到3-4厘米时,留下子叶上约1厘米厚的薄土层,其余的覆土全部撤至垄的两侧面上,即抹平垄顶,可用轴面光滑的耙子背退着拉耙进行撤土,也可立着手掌进行撤土。
撤土期(春播花生)一般是在播后10天左右。下午撤土的, 如天气晴暖,芽苗顶土裂缝时正是夜间,不影响下胚轴继续伸长, 次日晨,子叶节便可出土0.5厘米左右。撤土时,不要破垄,以促 使上层侧根向下深扎,以后中耕不会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