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保护区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定义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牙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根据保护性耕作的特点,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针对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点,也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
二、 保护性耕作的核心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它主要包括免耕播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
三、 保护性耕作的适应范围
1、适合的降雨量范围:年降雨量250-800mm。
2、适合的温度范围:对于种植玉米等喜温作物,由于春季播种时保护性耕作的地温比翻耕无覆盖地温低1℃-2℃,可能会对出苗产生较大影响,建议温度低于年均7℃的地方,推广要慎重。对春小麦等耐寒作物,则对温度没什么限制。
3、适合的土壤类型:没有什么限制,但对粘重排水性能差的土壤要慎重。
四、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保护性耕作具有许多传统耕作或强烈耕作无法比拟的效益。
1、减少劳动量,节省时间
与两次甚至多次的土壤耕作相比,仅仅一次作业工序完成播种意味着拖拉机及劳动力作业时间的减少或者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播种面积。
2、改善土壤的可耕作性
连续免耕能够增强土壤微粒的聚合(成为团粒结构),这样可以使作物根系更容易发展。土壤耕作性能的提高也可以减少土壤压实。当然耕作行程的减少也是降低土壤压实的重要原因。
3、增加土壤有机质
研究表明耕作越多土壤中被释放到空气中的碳就越多,能够为将来作物构建有机质的碳就越少。事实上在机质中有一半万分是碳。
4、锁住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
保持土壤残茬覆盖,提供遮阴,锁住土壤水分。残茬的遮阴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另外,残茬就像一个微小的水坝减慢水的流速,增加水分入渗的机会。
5、减少土壤侵蚀
作物残茬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与没有保护的、经过强烈耕作的土地相比,残茬覆盖可以减少达90%的土壤侵蚀。
6、提高水的质量
作物残茬帮助土壤保存肥料与杀虫剂,减少其流入地表水的可能。事实上,残茬可以使杀虫剂的流失减少一半。而且,在富碳的土壤中生存的微生物能够很快的降解杀虫剂并充分利用肥料,从而保护了地下水的质量。另外,由于水蚀的减少,使得随水蚀流入河流中的泥沙减少,也是提高水质量的原因。
7、提高空气质量
保护性耕作减风蚀,因此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量;减少拖拉机进地的行程减少了矿物燃料的排放;在有机质中聚集更多的碳减少了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所以,空气质量改善。
五、保护性耕作推广中要注意的问题
1、播种质量问题,由于地表不平整、覆盖物分布不均等原因,在可能出现播种深浅不一,种子分布不均,甚至缺苗断垄等问题。必须注意从改进播种机性能,改善地表状态两方面来解决。
2、杂草控制问题,翻耕有翻埋杂草作用,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失去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其次受秸秆遮盖,药液不易直接喷到杂草上,对杀草效果会有一定影响。
3、明确主要矛盾,因地制宜制定工艺,如冷凉风沙区,保护性耕作重点在控制沙尘暴和农田沙漠化,减少地表破坏是主要矛盾,不能采用旋耕等作业方法。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主要有四项,即: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深松技术。
(1)秸秆覆盖技术:收获后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扬沙的关键。因此,要尽可能多的把秸秆保留在地表,在进行整地、播种、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覆盖的破坏。如果长秸秆或秸秆覆盖量过多,可能造成播种机堵塞;秸秆堆积或地表不平,又可能影响播种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如秸秆粉碎、秸秆撒匀、平地等作业。
(2)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与传统耕作不同,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故必须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有无合适的免耕播种机是能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免耕播种是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直接播种,少耕播种是指播前进行了耙地、松地或平地等表土作业,再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施肥、播种,以提高播种质量。
(3)杂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和病虫相对容易生长,必须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近几年连续观察尚未发现严重的病虫草害情况。一般一年喷一次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锄草一次即可,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有病虫害出现时喷杀虫剂。一年两熟地区由于土壤水分好、地温较高,病虫草害会严重一些。
(4)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会对地面压实,有些土壤还是有疏松的必要,但不必每年深松。根据情况,2~3年松一次。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破犁底层。深松是在地表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深松具有较强的防堵能力。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其特点主要有:
(1)、用其所长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雨水在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提高雨水利用率。
(2)、深松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的下渗保存和作物根系的生长,提高雨水的贮量。
(3)、秸秆腐烂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4)、利用免耕、少耕技术、减少对土壤耕作层的破坏。
( 5 )、减少作业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一篇: 海产贝类对维护海洋环境的作用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