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怎样防治香菜黑腐病? 其他蔬菜

怎样防治香菜黑腐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多在近地面处染病,有时也侵染根,染病后受害部先变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初病部表皮完好无损,后破裂露出皮下染病组织变黑腐烂,尤以根冠部易腐烂,叶下垂,呈枯萎状,腐烂处很少向上或向下扩展,病部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外叶腐烂脱落。

  二、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50~60kg,7~10天1次,连防2~3次。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多在近地面处染病,有时也侵染根,染病后受害部先变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初病部表皮完好无损,后破裂露出皮下染病组织变黑腐烂,尤以根冠部易腐烂,叶下垂,呈枯萎状,腐烂处很少向上或向下扩展,病部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外叶腐烂脱落。

二、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50——60kg,7——10天1次,连防2——3次。
(2)发病中期,使用“青枯立克”4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株灌500ml左右,连灌2天, 间隔5天,再穴灌1—2次,每亩每次用药3斤。或将“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对发病区域及病区扩大3米的区域采用小区域漫灌,其余600倍液穴灌,间隔7-10天,再进行一次全部穴灌,株用量500ml左右,每亩用药2斤。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多在近地面处染病,有时也侵染根,染病后受害部先变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初病部表皮完好无损,后破裂露出皮下染病组织变黑腐烂,尤以根冠部易腐烂,叶下垂,呈枯萎状,腐烂处很少向上或向下扩展,病部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外叶腐烂脱落。

 病原形态特征:

 phoma apiicola Kleb.称香菜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幼嫩菌丝初无色,老熟后长成黑色,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能产生小菌核。分生孢子器球形或半球形,黑色,初埋生后外露,多在不明显的斑点中形成;分生孢子器上具孔口,产孢细胞多单细胞,产孢方式为瓶梗式别于叶点霉菌。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3.0~3.8×1.0~1.6微米。病菌生长发育和分生孢子萌发温限5~30℃,16~18℃最适。

 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50~60kg,7~10天1次,连防2~3次。


  一、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茎部和叶柄基部,多在近地面处染病,有时也侵染根,染病后受害部先变灰褐色,扩展后变成暗绿色至黑褐色,初病部表皮完好无损,后破裂露出皮下染病组织变黑腐烂,尤以根冠部易腐烂,叶下垂,呈枯萎状,腐烂处很少向上或向下扩展,病部生出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外叶腐烂脱落。

  二、病原形态特征:

  phoma apiicola Kleb.称香菜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幼嫩菌丝初无色,老熟后长成黑色,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能产生小菌核。分生孢子器球形或半球形,黑色,初埋生后外露,多在不明显的斑点中形成;分生孢子器上具孔口,产孢细胞多单细胞,产孢方式为瓶梗式别于叶点霉菌。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大小3.0~3.8×1.0~1.6微米。病菌生长发育和分生孢子萌发温限5~30℃,16~18℃最适。

  三、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50~60kg,7~10天1次,连防2~3次。

发病初期,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5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50——60kg,7——10天1次,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