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是? 兽医兽药

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埃希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总称。

  一、病原学。大肠埃希氏杆菌是中等大小杆菌,其大小为1-3微米×0.5-0.7微米,有鞭毛,无芽胞,有的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170种O型抗原血清型中1/2左右对禽有致病性,但最多的是O1、O2、O78、O35四个血清型。本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等极易产生耐药性。

  二、病型及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鸭胚和雏鸭早期死亡:该病型主要通过垂直传染,鸭胚卵黄囊是主要感染灶。鸭胚死亡发生在孵化过程,特别是孵化后期,病变卵黄呈干酪样或黄棕色水样物质,卵黄膜增厚。病雏突然死亡或表现软弱、发抖、昏睡、腹胀、畏寒聚集、下痢(白色或黄绿色)等,个别有神经症状。病雏除有卵黄囊病变外,多数发生脐炎、心包炎及肠炎。感染鸭可能不死,常表现卵黄吸收不良及生长发育受阻。

  2、气囊病:气囊病主要发生于3-12周龄幼雏,特别是3-8周龄肉鸭最为多见。气囊病也经常伴有心包炎、肝周炎,偶尔可见败血症、眼球炎和滑膜炎等。病鸭表现沉郁、呼吸困难、有啰音和喷嚏等症状,气囊壁增厚、混浊,有的有纤维样渗出物,并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等。

  3、大肠杆菌性急性败血症:本病常引起幼雏或成鸭急性死亡。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呈绿色和胸肌充血,肝脏边缘钝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败血症变化,也可见心包炎、腹膜炎、肠卡他性炎等病变。

  4、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病鸭消瘦贫血、减食、拉稀。在肝、肠(十二指肠及盲肠)、肠系膜或心上有菜花状增生物,针头大至核桃大不等,很易与禽结核或肿瘤相混。

  5、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粘连。

  三、诊断。用实验室病原检验方法,排除其他病原感染(病毒、细菌、枝原体等),经鉴定为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方可认为是原发性大肠杆菌病;在其他原发性疾病中分离出大肠杆菌时,应视为继发性大肠杆菌病。

  四、防治

  1、搞好禽舍空气净化:降低鸭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和积聚是养鸭场必须采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常用方法如下:

  ⑴药物喷雾。过氧乙酸:常规方法是用0.3%过氧乙酸,按30毫升/立方米喷雾,每周1-2次,对发病鸭舍每天1-2次;多聚甲醛:在25平方米垫料中加入4.5千克多聚甲醛,它可和空气中的氨中和,氨浓度很快下降,但21天后又回升到原来水平,因此应重新使用。

  ⑵机械清除。及时清粪,并堆积密封发酵,及时通风换气。

  ⑶重视环境治理,饲养场地绿化,种草植树。

  2、搞好种蛋:孵化厅及禽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以减少种蛋、孵化和雏鸭感染大肠杆菌。

  3、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可使用颗粒饲料,饮水中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消毒剂;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

  4、药物防治:应选择敏感药物在发病日龄前1-2天进行预防性投药,或发病后作紧急治疗。

  ⑴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按0.2克/升饮水或按5-10毫克/千克拌料内服;阿莫西林:按0.2克/升饮水;庆大霉素:2-4万微克/升饮水;土霉素类:按0.1-0.6%拌饲或0.04%饮水,连用3-5天。

  ⑵合成抗菌药。磺胺嘧啶:0.2%拌饲,0.1-0.2%饮水,连用3天;磺胺喹恶林:0.05-0.1%拌饲,0.025-0.05%饮水,连用2-3天,停2天,再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