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如何防治? 黄瓜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措施

(1)选用耐病品种。

(2)从无病瓜上采种。

(3)种子处理。瓜种可用70℃恒温箱干热灭菌72小时,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还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或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4)加强栽培防病,无病土育苗,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生长期及时清除病叶、病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深埋或烧毁。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新植霉素5000倍液、56%嘧菌百菌清8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800倍液(浩瀚高科)、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松脂酸铜(绿乳铜)乳油300倍液、冠菌铜、7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喷药须仔细地喷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一、降湿防病该病在气温18~26℃、相对湿度低于70%时易发生。露地黄瓜在气温已能满足发病条件时,可采取措施降低田间湿度,避免或延缓病害的发生。通风条件差的地块,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在进入雨季前,低洼地块要做好防涝、排水的准备工作。要适度整枝打叶,改善田间通风条件。要根据天气、田间干旱情况及植株长势,适量浇水,雷雨过后,应用井水串浇,以降低田间温度。

  二、症状识别该病在叶上初生时呈油浸状淡绿色小斑点,再扩大成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后又变为灰白色,易穿孔破裂,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处有白色菌脓;瓜条染病时,初生水浸状暗绿色小病斑,扩展后病斑可互相连接,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湿度大时,患病部位有白色菌脓;茎蔓上的病斑与瓜条上的病斑类似。黄瓜霜霉病在叶面也发生多角形黄褐色病斑,若两种病害不易区别时,可采摘1~2片病叶,用清水洗净,放入一个干净的塑料(8875,-25.00,-0.28%)袋内,密封后放在温度适宜处24~48小时后,查看叶背面病斑处,若出现白色菌脓,则为细菌性角斑病,若出现黑色霉层,则为霜霉病;有时,发现病叶上有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处有白色菌脓,有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处有黑色霉层,则表示田间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

  三、避免传染该病病原物为细菌,多从伤口或水孔处侵入植株。因此,田间管理时要注意,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若是在晴天,可在上午露水干后再进行,以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遭受冰雹后,应及时全田喷药。对初发现的病叶、病果等,应及时摘除,装入袋内(包括整枝时产生的各种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不能随意丢弃在田间。

  四、及时喷药初发病时,可全株喷药(叶背面也要喷到)。单发生细菌性角斑病时,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千克药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洒。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时,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要轮换使用,注意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另外,黄瓜拉秧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全部运到田外深埋或烧掉。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种子消毒从无病植株或瓜条上留种,瓜种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h,或50~52℃温水浸种20min,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或转入冷水泡4h,再催芽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种苗,用无病土苗床育苗;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生长期及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埋。保护地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露地实施高垄覆膜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在基肥和追肥中注意加施偏碱性肥料。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早喷药控病。用真细菌快克一瓶4-5桶水喷雾,也可加健丽丰1号一袋一桶水一起喷施。

5、生物防治 在发病初期,通过PFI拮抗细菌的营养竞争、位点占领等保护黄瓜免受病原菌的侵染,具有防病和菌肥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