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秸秆变废为宝 可巧治抗药杂草? 其他

秸秆变废为宝 可巧治抗药杂草?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 相关专家告诉笔者,近20年来,世界各农药公司未成功商品化开发一个新的除草剂品种,缺乏可有效控制抗性杂草的除草剂新品种。因此,建立杂草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才能减少水稻田抗性杂草危害。2013年起,依托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杂草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植保室与家庭农场在淮安市南闸镇开始对水稻田抗药性杂草治理技术的探索。

      “我们提出了一整套绿色治理方案,首先适当提高播种量并在小麦收割前1~2天人工撒种;然后采用履带式收割机收割小麦,保证秸秆覆盖均匀,收割后第一天喷施杀草剂灭茬;灭茬后第三天上水,畦面完全浸透,然后自然落干。”李永丰说。

      这种技术如何做到只治杂草不伤稻?原因就在灭茬过程中麦田残留杂草和早期生长的一些稗草已经被灭掉,再加上免耕技术使得底层杂草种子也不会被翻耕到浅层土壤中,这样一来,在水稻生长的浅表层中杂草种子分布量减少,分布于下层的杂草种子也处于“抑制”“休眠”状态,即便是抗药性再强的杂草,由于光、空间等的限制则难以良好生长。水稻吸收水分后三四天萌发,完全压制杂草,最终胜出。

      “正常来说亩产700公斤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付佑胜告诉笔者,“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滥用,让老百姓以最低成本把杂草除掉,是我们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