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葡萄 > 葡萄穗轴褐枯病如何防治? 葡萄

葡萄穗轴褐枯病如何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生原因、时期、药剂选择。

1、病状:葡萄穗轴褐枯病是葡萄上的一种新病害,受害严重的巨峰葡萄,其幼穗小穗轴和小幼果大量脱落,影响产量和品质。小穗轴发病初期,先在果穗分枝的小穗轴上出现水浸状褐色小斑点,很快变褐坏死,干枯变为黑褐色,幼果萎缩脱落后剩下穗轴,以后干枯的穗轴经风吹或触碰,从分枝处脱落。小幼果被害后有两种症状:①最初在小幼果粒上发生水浸状褐色不规律的片状病斑,迅速扩展到整个穗粒,变为黑褐色,随之萎缩脱落;②小幼果上出现深褐色至黑色圆形小斑点,病斑不凹陷,幼果不脱落,随着果粒增大,病斑裘现呈疮痂脱落,只影响外观,不影响果实生长发育。

2、发病规律。花期多雨低温发病重,反之则轻。该病发生期集中在花期前后,只危害小穗轴和小幼果,不危害枝蔓、叶片。

3、防治措施。①兴修水利,降低水位;清除杂草,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②花期一周和始花期,结合防治黑痘病和灰霉病,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③花前18天每株根浇0.5~1克(有效成份)多效唑,可明显增强分枝穗轴的抗病能力。

一、症状 葡萄穗轴褐枯病,也叫轴枯病,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危害花序和幼果,果粒发病较少,穗轴老化后一般不易发病。发病初期,先在花梗、穗轴或果梗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扩展后使果梗或穗轴的一段变褐坏死,不久便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凹陷的病斑。有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果穗随之萎缩脱落。当病斑环绕穗轴或小分枝穗轴1周时,其上面的花蕾或幼果也将萎缩、干枯、脱落。发病严重时,几乎全部花蕾或幼果落光。发病后期干枯的分枝穗轴往往从分枝处被风吹断,脱落。幼果粒发病,形成圆形的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直径约2 mm,病变仅限果粒表面,随果粒长大,病斑变成疮痂状;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脱落,对果实发育无明显影响。

二、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法 冬季修剪后彻底清洁田园,将病残枝、叶、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把果园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清除干净,减少越冬菌源。

2、化学防治法 抓住2个预防的关键时期,一是葡萄芽萌动后,喷3度石硫合剂、200倍五氯酚钠或40%福美胂200倍液,重点喷结果母枝,消灭越冬菌源。二是在花序分离期和花后1周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连喷2~3次,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可兼治葡萄灰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等。要群防群治,所有的葡萄种植户一起喷药防治。为提高药效,要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不混合用药。喷药时喷头离受药部位30 cm,喷匀喷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