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②实行轮作,控制病害发生。 ③适期播种,降低播量,合理密植。 ④增施有机肥,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排水。 ⑤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克或天达裕丰30克加“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50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或兑水300-450千克泼浇,或兑水15-25千克低量喷雾,第一次在返青后病株率达5%-10%(一般在三月中旬前后)喷药,第二次用药在第一次用药后15天施用,可有效防治本病。
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为保证迟播麦的产量,往往大幅度提高播种量,高的田块每亩用种量在20~30公斤,田间麦苗生长过密,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小麦迅速恢复生长,田间郁闭度将进一步增加,有利于纹枯病发生。2011年11—12月苏北地区降雨量充足,田间湿度大,部分田块已发生纹枯病,小麦叶鞘有明显黑点,预计今年气温回升后小麦纹枯病发生比去年严重。
早春开展药剂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的重要手段。目前生产上多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草菌等药防治,但这些药持效期短,而且农户往往等到发病后才开始用药,效果较差。噻呋酰胺属苯酰胺类杀菌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锈病、黑穗病、纹枯病等病害有较好防效,持效期达30~45天。
在小麦起身拔节前的3月5日和3月15日,分别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毫升、20毫升,药后30天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4.38%、97.78%和97.41%、97.41%,白穗率均为0;而在小麦拔节后的4月5日和4月15日,采用相同的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均明显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能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减少白穗,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上一篇: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是什么?
下一篇: 非洲凤仙的繁殖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