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雨养玉米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玉米

雨养玉米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技术要点

  深松旋耕整地

  秋季玉米收获后秸秆覆盖还田,玉米秸秆量大,稳定性好,有利于减少冬春季节水分的蒸发,蓄纳较多的自然降水,减少径流。春季在蓄水保墒效果最佳时期实施深松作业,最好采用“深松+旋耕”方式,深松深度25-35厘米,之后耙地,精细整地,确保地面平整,松紧均匀一致,为提高播种质量奠定基础。

  抢墒等雨播种

  在适宜播期内进行抢墒等雨播种。选用精准(单粒)播种机和优质种子(发芽率达到93%以上),种子用量为所用品种推荐播量,播种深度3-5厘米。若用普通种子春播用种量3-4公斤/亩,夏播用种量2-2.5公斤/亩。降雨量偏少地区如果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实行深开沟、浅覆土的技术措施,使种子落在湿土上,保证播种质量,确保玉米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合理增加密度

  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选用的品种来确定种植密度。选用推荐的玉米雨养旱作主导品种,留苗株数要达到其适宜种植密度水平,高肥力地区应适当增加密度。采用大、小行种植(如80厘米︰40厘米)和化控技术也可适当增加密度。为保证留苗精准,4-5叶期间完成定苗。应用单粒播种技术的地块不需间定苗。

  水肥耦合技术

  包括三项技术措施。一是春播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蓄水、保水和供水能力,增强玉米耐旱力,选用腐熟农家肥或精制有机肥,腐熟农家肥用量应达到1000公斤/亩,精制有机肥用量应达到400公斤/亩,有机肥于整地前均匀撒入田间;二是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品种需肥特点平衡施肥,推荐肥料及用量:春播复合肥(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5%∶15%∶15%)40-50公斤/亩,尿素25-30公斤/亩。夏播复合肥(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8%∶9%∶18%)40-50公斤/亩,尿素18-20公斤/亩;三是施肥方法将全部复合肥用于种肥,施肥深度以8-10厘米为宜,保证种、肥间隔应大于5厘米,尿素用于追肥,采用等雨追肥技术,将准备的全部尿素氮肥在第8-13叶展期间等雨追施。

  综合防灾减灾

  加强气象灾害预防和减灾技术的应用,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重点监测预防持续无降雨形成的旱灾、暴风雨引发的涝灾与倒伏、阴雨寡照造成的授粉不良等自然灾害。一旦有灾害形成的迹象,即刻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要充分利用玉米雨养旱作和中耕技术预防旱灾,通过调整播期避开“卡脖旱”,实施中耕可促进土壤雨季蓄水和玉米根系发育,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铲除杂草;雨季遇涝及连续多日阴雨寡照,要及时迅速排水和进行辅助授粉;结合病虫草害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药剂防治措施,全面应用化控除草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实施机械收获

  玉米苞叶完全枯黄并松开,籽粒与穗轴连接处出现黑层或乳线消失时、籽粒含水率达到35%以下须及时收获。选用与种植行距配套的优良收获机,实现玉米收获高效、低丢失、低破损。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摘穗、剥皮、集穗(或摘穗、剥皮,但此时籽粒湿度不宜过高),同时进行茎秆处理(切段黄贮或粉碎还田)等项作业。其工艺流程为:摘穗—剥皮—秸秆处理三个连续的环节。 技术性能指标:收净率≥82%;穗损失率<3%;粒破碎率<l%。

  技术实施要点:(1)实施秸秆还田的玉米收获尽量在籽粒成熟后间隔3-5天再进行收获作业,利于籽粒更饱满,含水率低,有利于剥皮作业;(2)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行距及作业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具,作业前制定好具体的收获作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