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措施
在具体实施上,要立足早防早治,在小麦扬花后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提倡杀虫剂、杀菌剂和营养剂(磷酸二氢钾或水溶性复合肥)或天达2116等综合运用,达到一喷综防的目的。要每隔5-7天喷施一遍叶面肥,确保在5月底前喷施2-3遍叶面肥。对小麦灌浆期间墒情不足麦田,要及时浇好扬花灌浆水。注意,在小麦收获前10-15天左右不要再浇水。
二、药剂配方参考
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克+3%啶虫咪乳油20-3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克+菊酯类农药40—5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防治麦蜘蛛加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
三、注意事项:
1、在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购药时一定要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拒绝使用所谓改进型、复方类粉锈宁、三唑酮,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2、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3、用药量要准确。根据亩用药量及用水量配制药液。配制采用标准计量器,切勿随意加药。
4、田间喷药要选在早晨或下午无露水情况下进行,严格农药操作规程以免不安全事故发生。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小麦进入穗期前,这一时期是病虫害多发季节,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穗数,粒数的稳定期,主要重点为保叶片,争粒重,促进小麦高产。
穗期病虫害有麦蚜、粘虫、棉铃虫、吸浆虫、三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颖枯病等,上述病虫害一旦环境条件适宜,便加重发生,在短期内爆发成灾,对小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防治措施:穗期病虫害种类多,如单独防治、费工费时,增加成本,在防治适期内,针对主要病虫害,兼治次要病虫害,采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用,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害,实行统防统治,一喷三防。
1、4月下旬以防治赤霉病等病害为主,压低病源基数,兼治虫害。小麦抽穗至扬花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间。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大雾、昼夜温差大、田间湿度大等,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具体措施: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上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ml再加上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喷雾,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5—7天再防治一次。喷药后24小时之内遇雨要补喷。
2、5月上旬,以防治虫害为主,兼治病害。具体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每亩加上爱苗或氟硅唑或三唑酮,再加叶面肥兑水喷雾,即可起到科学用药,一喷多防,病虫兼治,达到增产的目的。
药剂配方
亩用烯唑醇50克+吡虫啉2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防治麦蜘蛛加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
注意事项:
1、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2、用药量要准确。根据亩用药量及用水量配制药液。配制采用标准计量器,切勿随意加药。
3、田间喷药要选在早晨无露水或下午4点后进行,严格农药操作规程以免不安全事故发生。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一是防病虫害: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比较集中,因此通过开展“一喷三防”进行防治。主要包括:
(1)抽穗扬花前及时喷药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抽穗扬花前是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产卵高峰,也是感染赤霉病的关键时期,一般情况下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起到治虫防病的双重效果。注意避免扬花期喷药。
(2)灌浆期混合施药,防治麦蚜、预防病害、促进灌浆。灌浆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麦蚜、白粉病、叶锈病等病虫害发生盛期,一般当百穗有蚜虫800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二是防治干热风: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都有出现。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通过喷药中加0.2%磷酸二氢钾,可使小麦抵抗干热风的危害,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三是防倒伏。种庄稼辛苦百日,一朝收获。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快到收获的时候,出现大面积倒伏,丰收的粮食白白落到地里,造成损失,因此,一喷三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防倒伏。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磷酸二氢钾,因为钾离子能够增加秸秆硬度,而且促使籽粒饱满。
1、4月下旬以防治赤霉病等病害为主,压低病源基数,兼治虫害。小麦抽穗至扬花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间。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大雾、昼夜温差大、田间湿度大等,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具体措施: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上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ml再加上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喷雾,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5—7天再防治一次。喷药后24小时之内遇雨要补喷。
2、5月上旬,以防治虫害为主,兼治病害。具体措施: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每亩加上爱苗或氟硅唑或三唑酮,再加叶面肥兑水喷雾,即可起到科学用药,一喷多防,病虫兼治,达到增产的目的。
1、在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购药时一定要到三证齐全的正规门店选购,拒绝使用所谓改进型、复方类粉锈宁、三唑酮,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2、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3、用药量要准确。根据亩用药量及用水量配制药液。配制采用标准计量器,切勿随意加药。
4、田间喷药要选在早晨或下午无露水情况下进行,严格农药操作规程以免不安全事故发生
1、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化开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2、用药量要准确。根据亩用药量及用水量配制药液。配制采用标准计量器,切勿随意加药。
3、田间喷药要选在早晨无露水或下午4点后进行,严格农药操作规程以免不安全事故发生。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一是查苗情、测养分,做好叶面补肥技术指导工作。为充分发挥叶面补肥在促进小麦抗逆、增产、提质、增效中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对小麦“一喷三防”叶面补肥开展技术指导,要求各地结合小麦长势和土壤养分状况,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科学选用小麦叶面喷施肥料品种,防干热风、防早衰,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同时,详细制定了叶面施肥技术要点,要求做到喷洒浓度恰当、时间适宜、方法科学。河南省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小麦施用叶面肥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掌握科学施用叶面肥的技术要领。
二是重肥效、控质量,严把“一喷三防”肥料采购质量关。为确保肥料采购程序的科学规范,河南省农业厅结合不同叶面肥料的品种特性、产品试验示范效果和春季肥料质量抽检结果,经征求专家和各级土肥技术部门意见,制定了《河南省2013年小麦“一喷三防”肥料采购指导意见》,推荐了磷酸二氢钾等适用肥料品种,明确了供肥企业资质,并要求生产企业在投标和供货时均需提供肥料样品,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供货和付款。通过严格的招投标和检测程序,确保肥料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抢农时、抓督导,促进“一喷三防”快速推进。为不误农时,使全省“一喷三防”工作快速、有序开展,河南省各地农业部门提前制定工作方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将标书挂到网上公示,争时间、抢农时,确保“一喷三防”用在小麦生长关键期。目前,各地采购任务顺利完成,补贴物资和资金发放到位。为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河南省派出5个督导组,分赴全省18个省辖市及部分县(市、区)进行督导,要求各级土肥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肥料品种筛选、技术培训与宣传、质量监控等相关工作,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喷三防的具体配方:粉锈宁+高氯+阿维菌素+天达2116+一斤尿素,喷两次,第一次五月中旬,第二次五月下旬,用量按说明书使用配置浓度。
下一篇: 蜀葵白斑病的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