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 其他

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注意做到“两个坚持、两个注重、两个结合”,力争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稳产高产示范区。

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础,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必须从科学规划抓起。

一是要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总体规划方案和项目区规划设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围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项目区规划设计,使规划设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以人为本,根据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制定规划,使规划设计充分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农民。

四是实行征求专家意见和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相结合,制定规划设计。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既要注意征求专家意见,又要充分征询乡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坚持上下结合,深入细致地调查,精益求精地设计,使项目工程既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又充分发挥最大效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标志。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一是开发空中水。加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力度,实施人工增雨,尽最大可能开发空中水源。

二是利用地表水。沿河库和沿干、支渠的高标准农田,要尽量利用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这样有利于促进水循环,又能节约灌溉成本。

三是补充地下水。项目工程配套拦蓄地表降雨工程,尽量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

四是推广节水灌溉。大力发展地埋管道、硬化渠道等节水措施,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尽量节约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注重培肥地力注重节本增效

注重培肥地力。土质肥沃是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标志之一。培肥地力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培肥地力、涵养地力。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技术措施。要认真落实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推广秸秆还田机,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

二是增施农家肥。要引导广大农民沤制农家肥,使用农家肥,千方百计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三是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有利于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优质、高效、高产的目的。

四是积极推广深耕深松技术。深耕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活土层,培肥地力。要积极推广深耕技术,深耕深松要达到20厘米以上。

注重节本增效。节本增效是高标准农田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从节约土地、种子、肥料、农药、水源等方面入手,合理密植,引进推广农作物立体种植、间作套种等新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精播和半精播科学用种方法,引导农民适量播种,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大力推广地埋管浇水技术,达到节水、节电、省时、省力、省地。

与农民增收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要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以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来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抓好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依靠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高标准农田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一是抓好龙头企业或龙头产业集群培育。坚持“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与农民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破解广大农民产销衔接难题,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为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统一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