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赤霉病防治意见 小麦

小麦赤霉病防治意见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咨询本地今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今年小麦赤霉病有大发生趋势,应加强防治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乳熟期,尤其是开花期间,如遇连阴雨、寡照、土壤湿度大等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今年我县小麦从4月10日开始陆续进入抽穗期,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菌源量充足,病原菌子囊壳子囊孢子发育进度和小麦抽穗开花期高度吻合。特别是本地4月11-12日和4月15-16日两次降雨20毫米以上,土壤湿度大,田间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和爆发。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形势严峻,必须高度重视。

要主动用药预防,贯彻“1次防治不动摇,2次防治看需要”的原则,遏制病害流行。已防治一遍的麦田,要抓住雨止转晴的机会,再防第二次;尚未防第一次的麦田,要抢抓晴好天气进行第一遍防治,并视后期天气情况、小麦生育进程决定是否防第二次(隔7天左右)。防治药剂可选择戊·多、多·酮、氰烯菌酯等,要用足药量、水量。

1、赤霉病在小麦初花期(开花株率5%)开展第一次药剂防治,若花期多雨日或多雾霾天气,应在药后7天左右再施药防治一次。2、防治药剂:防治赤霉病,亩用有效成分氰烯菌酯37.5克,或甲基硫菌灵70克,或80%多菌灵超微粉100克,或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多菌灵5.4-6.75克,咪鲜胺锰盐20-25克),戊唑•多菌灵(亩用有效成分多菌灵26克,戊唑醇4克)或多菌灵•三唑酮(亩用有效成分多菌灵60克,三唑酮8克),对水喷雾预防。 3、足量喷雾:机动喷雾器每亩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小麦倒伏不如草”,小麦倒伏的原因有品种的抗倒性、播种量、有效穗、纹枯病、不正确的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时期、气候等原因综合造成。生产栽培上,一般主要是过大的播种量,造成越冬期分蘖过多,大量的无效分蘖相互拥挤,影响单蘖的养分吸收和阳光利用,造成单株柔弱,根系不旺,茎秆细小,抗倒力显著降低;不正确的施肥方法造成麦苗长势不正常,也容易倒伏,小麦一般要求“氮肥后移”,磷、钾肥一次基施,50%氮肥基施,既促生长又有效控制越冬期及前期过多的分蘖,30%氮肥作腊肥追施,20%氮肥作拔节孕穗肥追施;不合理的施肥量造成麦苗旺长,低位节间过长,抗倒力减弱,主要是过量偏施氮肥,在长势建壮不缺肥情况下,过早且重施氮肥作越冬返青提苗肥,造成旺长苗;在没有进行抗倒措施条件下,春季雨水多时期不及时清沟沥水,纹枯病害重,也造成茎秆软弱易倒伏。

以全椒县为例,预防倒伏的措施有:1、选用适宜抗倒品种,扬麦13、扬麦15、扬麦16、宁麦3号等。2、及时抓住墒情,适期适量播种,适宜播期从10月20日-11月15日,早期一般667m²播种量不超过13kg,随播期推迟及墒情好坏逐渐增加播量。3、合理施肥,注意增施p、k肥,一般基肥667m²施45%三元复合肥35-40kg,越冬期腊肥尿素10kg,拔节期-抽穗期施穗肥尿素7.5kg。4、拔节初期根据田块长势、茎蘖苗情况,用助壮素化控防倒。5、春节注意清沟沥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齐穗期后结合防治赤霉病等,配合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喷肥,既增加结实率又提高抗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