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春季仔猪如何管理

春季仔猪如何管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春季气温回升,正是产仔猪的季节,但是由于气温忽高忽低、温差较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春季也是给猪驱虫的最佳季节,应做好驱虫工作。另外,由于气温变化大,易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感、链球菌等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精心饲养妊娠母猪在妊娠114天左右分娩,在产前40天胎儿生长速度加快,因此这个时期应给予营养全面、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多样化且体积小的饲料。

  做好产前准备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乳头及外阴部周围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当天对母猪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得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

  加强哺乳母猪的营养母猪的乳汁量与仔猪的增重及体质强弱是成正比的,所以必须供给母猪饲料配合多样化,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饲料,确保母猪分泌量多、质量好的乳汁。

  注意保温防寒新生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32℃,4~7日龄28~30℃,8~14日龄25~28℃,15 ~30日龄22~25℃,31日龄至分窝维持在22℃,早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应达到要求温度30~32℃,使仔猪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接好产母猪产仔时饲养员必须在场,仔猪出生后及时用毛巾擦去口内、鼻外黏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净全身,然后在距仔猪脐部3~4厘米处将脐带掐断,涂抹碘酊,放入保育箱内。对于假死的仔猪,可采取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物或针刺等方法进行急救。

  吃足初乳初乳对仔猪的防病和成活发育非常关键,应让仔猪尽早吃足初乳,对弱小仔猪应给人工辅助,以增加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等。

  及早补料在7~10日龄时,给仔猪料槽内放入少许干净和新鲜的乳猪料进行诱食,亦可将仔猪料放在干净的地面上,让仔猪效仿母猪采食,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并保证每天给的仔猪料都是新鲜的。

  要少喂勤添哺乳仔猪的消化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因此要少喂勤添。一般每天喂5~6次,其中一次放在夜间,饲料要现拌现喂,不喂剩料或过夜饲料。

  保证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仔猪随着身体的增长,仅靠乳汁的水分是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所以必须及时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每天要及时供足饮水,水槽每天清刷一次,每次加足新鲜的饮水,并保持水槽清洁卫生。

  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首先要防疫。给仔猪处理完脐带,擦干身上的黏液后,随即肌肉注射猪瘟脾淋苗,1头份剂量,1小时后再吃初乳。二是要防贫血。可用1毫升生血素或2毫升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在仔猪3日龄时肌肉注射。三要防下痢。首先在母猪产前15天注射仔猪黄白痢多价苗;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经常消毒,不让仔猪乱饮脏水。四是预防母猪产后疾病。要及时观察母猪的呼吸、体温、粪便及乳房情况,以防患产后疾病,影响泌乳和仔猪的生长发育。五要勤消毒。每月用百毒杀、ABB、1210等消毒药交叉使用,消毒猪舍和用具等。

  适时断奶仔猪一般在45天左右断奶,如过早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过晚会影响后期的生长和母猪的繁殖。断奶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即把母猪赶走,仔猪原圈饲养,这样可避免环境应激的发生。

  把好断奶关养好断奶仔猪关键要做到“两维持,三过渡”,即维持原圈饲养和维持饲喂断奶的饲料,对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要逐渐过渡,使其有一个适应过程。